歷代科舉功名可考者有明清兩朝本鎮出文舉人五名,武舉人一名,貢生四五十名,生員近二百名。轄村崔家坪出進士一名,舉人一名、貢生四人、生員二十六人。西王家溝村出舉人一名。臨邑文風凋敝,而本鎮文風之盛就於臨邑來說,獨占鰲頭。
明清時本鎮因地控四方,為汾右重鎮,有汾州府常駐兵員,明代蒙古族首領也先、俺答都曾進攻本鎮,鎮民賴有北寨天險才得脫免。又因處於縣境東通石州之必經之途,明洪武初年設三交鋪驛站,以傳遞軍情、公文塘報。又因地處通衢大道,"商賈往來,必出其途",有冀、魯、豫、秦、晉南、東路祁平太等地的客商駐地經商,故而又形成了一個全省聞名、遠及陝北、蒙南的商業重鎮。據鎮內歷代碑文、文獻記載:清乾隆年間已有商鋪字號一百餘家,嘉慶時發展到近兩百家,道光時有兩百多家,同光時期亦約為此數,民國元年,因局勢不穩,商民持觀望態度,商業有所減退,到民國十七年,據《中國金融-山西卷》調查,有商鋪340餘家,40年代據晉綏工委調查,三交鎮為晉綏邊區最大的集市。在浩瀚的商海中,曾湧現了一大批著名的大商號和商界精英,大商號如:晉源禮、萬全堂、廣生堂、當鋪之王黃際桂等等,商界精英如:張起、李旺山、杜三子、王恩潤等巨商大賈。
本鎮舊有寺院一座,官祠一座,廟宇十餘座,計有南山寺、三賢候祠、關帝廟、文昌廟、財神廟、大廟、火神廟、彌勒廟、娘娘廟、山神廟、圈神廟、三門洞廟、龍王廟、魁星閣等。過街樓四座,三座位於市渠溝街,一座位於正街。戲台九座,計有南山寺戲台、關帝廟戲台、娘娘廟戲台、市渠溝過街戲樓、財神廟戲台、三門洞戲台、陽坪上鬼戲台、火神廟戲台、圈神廟戲台。一地廟宇、戲台之多可居全省之冠。
今鎮區留存有寺院一座,古戲台一座,古街兩條,為市渠溝古街較為完整。兩旁店鋪林立,今原貌仍在。古巷二、三十條,正街、西街區保存甚為完整。頗為可觀的有張家巷古民居,修建於清朝初年,布局為一排五院,外有東西街門。西頭第一院為張府院,有府門一座,舊有"都控府""守御所""文魁"等懸匾數塊;緊接著是倒連垂花門的三座院落再接著為家塾(又名書房院),族內文風可見一斑。整個古建築布局合理完整,頗具研究價值。李旺山故居民宅,位於本鎮當鋪巷,建於清朝光緒年間,八九座院落連成一片,內精雕細琢,頗具晉商大家風範。另外本鎮轄村劉王溝、棗窪溝、杜家屹垛、武家溝各有古戲台一座。杜家屹垛村杜三子故宅,建築富麗豪華,晉西民居無出其右者。今居處深山,保存完整。孫家溝有很多古民居,最為壯觀的為王恩潤宅,為十三小院連環套成一大院,整體布局高低錯落有致,號稱山西最大的四合院。門前有一小瀑布,頗有意境。現該村已申報成為山西省歷史文化名村,開闢成為旅遊區。目前已有不少自駕車旅遊的遊客參觀。
相關詞條
-
臨縣三交鎮劉王溝希望國小校
山西省呂梁臨縣臨縣三交鎮劉王溝希望國小校
-
臨縣三交鎮杜家圪垛國小校
山西省呂梁臨縣臨縣三交鎮杜家圪垛國小校 ...
-
臨縣道情戲
臨縣道情戲是一種古老的傳統戲曲劇種。道情藝術的歷史比較悠久,原屬道教聲腔藝術。中國的道情有兩大類, 法曲道情和俗曲道情,臨縣道情屬俗曲道情。俗曲道情起源...
簡介 藝術特色 歷史起源 發展演變 劇目介紹 -
三交鎮
三交鎮位於柳林縣城西南37公里處的黃河東岸,西臨黃河,與陝西隔河相望,占地面積2.1平方公里,人口一千三百餘人。由下三交、前街、沙坪則三個自然村組成。因...
山西省呂梁市柳林縣下轄鎮 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下轄鎮 山西省忻州市忻府區三交鎮 -
西坡村[山西省呂梁市臨縣三交鎮下轄村]
三交鎮西坡村位於鎮區西1公里處,東與鎮區西街、正街相連南與移民新區相連,全村455戶1764口人,耕地2009畝,全村黨員數32人,村黨支部3人。
-
臨縣
臨縣,位於黃河中游晉西黃土高原呂梁山西側,隸屬於山西省呂梁市,東屏呂梁山連線方山,西臨黃河與陝西佳縣、吳堡縣隔河相望,北靠興縣,南接離石、柳林。縣域面積...
建制沿革 行政區劃 地理環境 自然資源 人口民族 -
太原市臨縣商會
第十一條 第二十條 第三十條
商會簡介 商會章程 -
臨縣火車站
臨縣火車站屬於山西中南部出海鐵路站點,在臨縣安業鄉安業村,緊挨臨縣正在建設的新城,距離現在的臨縣城5公里。
簡介 臨縣火車站 太中銀鐵路 太興鐵路 晉豫魯鐵路通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