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漳古八景

臨漳古八景

臨漳縣位於河北省最南部,古時稱鄴,歷史悠久,文化底蘊深厚。春秋時齊桓公始築鄴城,戰國鄴城為魏國陪都,鄴令西門豹投巫治鄴,東漢末年曹操居鄴16年,興霸業、築三台。鄴城先後成為曹魏、後趙、冉魏、前燕、東魏、北齊六朝的都城,有“三國故地、六朝古都”之美譽,居中國北方政治、經濟、軍事、文化中心近400年,悠久的歷史為臨漳這塊沃土留下了豐富的人文景觀。明代《臨漳縣誌》記載古有八景,清代《臨漳縣誌》有變更,其內容大都為即時景,並留有文人詩作歌詠印證,然而或古有今無,或附會牽強。

基本信息

銅雀飛雲

銅雀飛雲 銅雀飛雲

曹魏時期,曹操於建安十五年(公元210年)建銅雀台於鄴北城西牆北段,台高十丈(合24米)。到後趙時期,建武帝石虎又加高二丈,築五層樓,樓頂築一銅雀,高一丈五尺,共二十七丈(合64.8米),台上千門萬戶,金壁輝煌,每逢夏秋,登台仰觀藍天,白雲浮游,如入畫中,不禁心曠神怡,因而得名為銅雀飛雲。有文人作詩稱:霸主雄台漳水頭,幾回瞻眺不勝愁。當年歌舞今何處,惟見間雲天際浮。

九華雪霽

九華雪霽 九華雪霽

後趙建武帝石虎,在曹魏銅雀苑建了三三相照的九華宮。以金為柱,銀為楹,紋石鋪地,丁香粉塗牆壁,即使到了黑夜也明光可鑑,飛檐斗拱彩色華麗。每當隆冬,皚皚白雪,大地覆蓋銀裝,雪後初晴,旭日東升,紅霞滿天,映照九華宮殿,參差起伏,彩素相間,形成“九華雪霽”之美景。後也有詩形容:石氏離宮峙九華,銅台東去勢更斜。喜看久雪新晴後,幾處裔樓映曉霞。

百陽荷風

百陽荷風 百陽荷風

戰國時西門豹為鄴城縣令,為遏制封建迷信,懲治惡吏,西門豹投巫後為造福百姓而興修水利,發展農業生產,帶領百姓開鑿十二條大渠。其中一條名為“百陽渠”,幾經修復,沿襲後世,通過臨漳境內,後有人在渠內種植荷花數里。每當夏季秋荷葉盤盤,層層疊疊,碧綠清翠,一望數里,大朵的荷花白的皎潔,粉的鮮艷,紅蕾點點,從層層綠葉中突冒出來,直挺傲立,清風一吹,葉搖花晃,香氣透琚。從此“百陽荷風”被視為佳境。有詩云:帶露輕勇欲語嬌,波心搖曳百陽橋。微風才向渠邊過,十里清香野外飄。

太行遠翠

太行遠翠 太行遠翠

臨漳距太行山數十里,每逢春秋季節天氣晴朗,當夕陽西墜時,遠眺太行,蒼山如黛,參差起伏,晚霞映照,蒼翠如畫。故文人作詩曰:翠色飛空半有無,行山迨遞遠山孤。睛嵐淡寫巉嚴勢,橫亘長天作畫圖。“太行遠翠”也因而得名。

奎閣春光

奎閣春光 奎閣春光

明朝後期在臨漳縣城城牆的東南角上修築有一座奎星閣樓。建築坐北朝南,每到嚴冬,閣樓的陰面積雪皚皚,閣樓的陽面卻有一叢叢青青地小草,滿帶春意,有昂然生機之勢,文人謂之“奎閣春光”。並留下了“奎閣融融怏遠眺,春光譚沲拂牙籤。欄前旭日風吹絮,壁上新詩水著監。幾點遙青觀笏擁,一灣新綠喜波恬。應知鵰鶚清秋起,華國人文萃陛廉”的佳作。

回隆返照

回隆返照 回隆返照

清代回隆是“兩省四縣夾一州”所管轄的大集鎮。其西街為臨漳縣管轄。當時大的村鎮為防匪兵,都築有寨牆,回隆的西寨門上有一塊石頭橫匾,打磨得非常光滑。每當夕陽西墜,暮色籠罩大地的時候,在此石匾上就能看到綽綽日影。據說,此門正對太行山兩峰間隙,隨謂之“回隆返照”。“落日殘霞何地無,回隆古鎮更堪娛,萬家樓閣弦歌滿,倒掛斜陽對酒爐。”就是對這一景觀的寫照。

漳水晴波

漳水晴波 漳水晴波

漳河的水源於山西,經太行山,攜帶了大量泥沙進入臨漳縣境。發大水時渾為泥湯,平時也大都為渾水。偶爾到春和景明,降雨少,水流平緩,逐漸澄清,日光照耀,波光嶙嶙,遠眺如軟帶輕飄,近看清澈見底,這一現象被人們稱之為“漳水睛波”。“出門一望大漳橫,東流潺潺流水聲。最喜晴帆臨古渡,白鷗紅蓼並含情。”描寫的就是這一景觀。

柳園月色

柳園月色 柳園月色

柳園是臨漳縣的一大集鎮。位於縣城正南20公里。古代這裡生有大片柳樹,綠柳成蔭,風吹柳濤,柳絲搖擺,煙籠霧罩,很有氣魄。每當春秋之季的夜晚,明明當空,普照柳浪,甚為可觀。但村里卻有一祠廟前沒有樹,站在門台上眺望月柳,更是壯觀,所以被後人稱為“柳園月色”。“風吹綠柳浪勻勻,映月參差色更新。數轉鶯啼天欲嘵,嬋娟隱隱送行人。”的佳句對此美景形容的很貼切。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