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沂礦業集團簡介
其前身臨沂礦務局成立於1960年,1986年上劃國家煤炭部,1998年下劃山東省管理。總部坐落在山東省南大門臨沂市羅莊區,東靠日照港、嵐山港和連雲港,京滬高速公路、日東高速公路、新亞歐大陸橋鐵路、沿海鐵路大通道、205、206、327國道縱橫交錯,交通運輸便利發達,是一家擁有煤炭生產、非煤礦業、煤礦機械製造與加工、煤化工、玻璃纖維、發電供汽、建築建材等多個產業為一體的大型現代企業集團,是山東省工業重點企業和全國煤炭百強企業之一。公司橫跨山東、內蒙古兩省10多個地市,現有古城、新驛、田莊、邱集、株柏、馬坊6對煤炭生產礦井,1個王樓在建礦井,4個煤礦籌建處, 1個鐵礦籌建處,1個煤機集團籌建處,萊蕪、泰安、濟南等3個煤機廠,14個多種經營單位。資產總額42億元,在冊職工2萬餘人,2005年上繳各種稅金6.4億元。
2000年以來,臨沂礦務局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以解放思想為主線,以強化管理為手段,以新井建設和低成本擴張為著力點,抓住深化國企改革的機遇、國家對衰老煤礦關井破產的機遇、國家支持主輔分離、輔業改制的機遇、低成本擴張的機遇和國家支持礦井技術改造的機遇,先後對局屬12個單位進行了公司制改造,將多數單位改制為礦務局僅參股10%的有限責任公司,成為具有實質意義的民營經濟實體。2002年10月,依託古城礦、株柏礦和新驛、王樓兩對在建礦井,成立了山東東山礦業有限責任公司,礦務局控股50%。將3批共8個單位順利實施了關閉破產,對8個單位進行了主輔分離,對12所學校、醫院進行了移交或停辦,對2個社區進行了移交,共涉及全局職工10315人,其中有6737名職工實現了國有身份置換。一系列的改革使臨沂礦業集團在難得的機遇面前搶占了先機、贏得了主動,取得了令人矚目的巨大成就,使企業重新煥發了新的生機和活力。原煤產量由2000年的74.7萬噸躍升到2005年的573萬噸,提高7.7倍,實現了年均100萬噸速度的增長;銷售收入由2000年的3.6億元躍升到2005年的35.3億元,提高9.8倍,平均每年以58%的速度增長;資產總額由2000年的7.9億元躍升到2005年的41.4億元,提高5.2倍,平均每年以39.3%的速度增長;國有淨資產由2000年的3億元上升到2005年的7億元,提高2.3倍,實現了資產的保值增值;職工收入由2000年的6499元上升到2005年的24516元,提高3.8倍,年均每年遞增30.4%。人均產量、產值、銷售收入、利潤和自有資金等位居全省重點煤炭企業前列,主業發展後勁、非煤產業競爭力、管理創新能力、安全控制能力、自我發展生存意識和幹部職工隊伍素質大大增強,企業聲譽度明顯提高,職工精神風貌有了新的改變,礦區環境面貌煥然一新,礦區文明風氣進一步增強,黨群幹群關係更加和諧。
發展迅速
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的成立,為臨礦集團今後的迅猛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臨礦集團“十一五”期間的發展戰略是:突出三大主業:煤炭產業、煤炭機械加工製造業和玻璃纖維產業;組建三大集團:組建礦業集團,開發濟寧、黃河、內蒙古三大煤田,煤炭產量達到1800萬噸,成為特大型煤炭企業,鐵礦開發年產量達到200萬噸,礦業規模達到2000萬噸。組建煤炭機械加工集團,整合已納入臨沂礦業集團管理的泰安煤機廠、萊蕪煤機廠、濟南煤機廠等省內三大煤機廠的技術優勢、產品優勢和市場優勢,占領山東、領先國內、走向國際。組建玻璃纖維集團,以光力士玻璃纖維公司核心技術實施規模擴張,將其打造成國內第一、世界第三;實現四大跨越:到2010年,公司資產總額達到100億元、銷售收入達到100億元,實現利稅20億元以上,職工人均收入突破5萬元,進一步把臨沂礦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建設成為跨所有制、跨省區、跨行業綜合發展的大型現代化集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