雕葫蘆工藝複雜,除了選好“胚子”外,還要經過六道工序。一是開口,在選好的葫蘆頂上旋一個圓口。二是掏籽,又叫挖肚子。要分次進行,一次掏光會萎縮。三是挖瓤,又叫旋肉。也要分次挖,邊挖邊曬,不然就會“塌殼”,直至僅剩一層薄殼。四是曬泡。曬乾後,用開水燙泡表皮。五是刮皮。分兩次,頭次粗刮,二次細刮。六是上光。一種是手摸上光,一種是打蠟上光。最後才確定內容,畫面構思,根據葫蘆的大小結構布局。
雕刻葫蘆,必須具備紮實的國畫基礎,否則就刻不好葫蘆。一般先用鉛筆打底稿,這叫“引”。然後以特製的鋼針(分大、中、小三種)刺破表皮,鐫刻表皮,塗以松墨,最後上光。
雕刻葫蘆的“刀法”輕於金石,重於微雕;技法能上能下大致與筆雕相同。點、挑、劃、拉、刺、勾……輕重有致,力求眼心手配合默契,一氣刻成,稍有不慎就可能功虧一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