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

位於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西約40公里的通天河南岸。藏娘塔是世界著名的藏傳佛教三佛塔之一,始建於1030年,尊者孟德嘉納在修至一半時為佛塔舉行了開光儀式。15世紀初,孟德嘉納二世修補了佛塔上半部分,並在佛塔腳下創建了桑周寺。佛塔高31米。石土木結構,一層基座周長81米,塔身內遊廊相通。桑周寺占地1.3萬平方米,建築面積4000餘平方米。

信息

物質文化遺產
臧娘佛塔臧娘佛塔

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古建築
青海省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V-438

簡介

..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位於青海玉樹州稱多縣仲達鄉,通天河南岸。前身是一座苯教古剎,名為“仁真敖賽寺”。
..

現存最早的古建築為“臧娘佛塔·盛德山”,於北宋天聖七年(公元1030年)建成,藏傳佛教界公認臧娘佛塔是藏傳佛教佛塔的精華,它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明宣宗宣德四年(公元1430年)將臧娘周圍的苯教仁真敖賽寺、巴欽班覺寺、巴格達宗寺合三為一,在臧娘佛塔腳下創建了桑周寺,有殿堂、佛堂、佛塔、僧舍等建築物數十座。現存有大、小經堂及護法殿、僧舍等古建築物,牆面塗有豎向黑白相間條帶,這顯然是薩迎派寺院的象徵物。

歷史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北宋—清)位於青海省玉樹縣仲達鄉西約40公里處的通天河南岸,是由藏傳佛教後宏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的印度佛教尊者、《大藏經丹珠爾》中《口劍論》的作者、藏傳佛教畫像、造塔等權衡制度的制定者孟德嘉納於北宋天聖七年(公元1030年)主持修建的。因此,該塔被稱為標準藏傳佛教佛塔的實物樣本,被譽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

..

尊者孟德嘉納在修至一半時為佛塔舉行了開光儀式,15世紀初,孟德嘉納二世修補了上半部分,並在佛塔腳下創建了桑周寺,1859和1860年對佛塔進行了維修。臧娘他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之一,為石土木結構,塔高31米,一層基座周長81米,塔身內遊廊相通,藏娘他的設計者是《大藏經丹珠爾》的作者之一,對研究藏傳佛教古塔的修建史具有極高價值。除了歷史最為久遠的藏娘塔外,桑周寺現存的主要建築有大、小經堂及護法殿,都是典型的藏式建築。

文物

臧娘佛塔及桑周寺有很高的古建築文物價值,而且保存和收藏有一批非常珍貴的宗教、歷史文物。
..

有從苯教寺院傳下來的宋代以前的銅鈴、銀碗、鼓號等;有元朝皇帝封為國師的巴思八親臨寺院贈送的“吉祥天母”泥塑造像及部分法器;有歷代僧人和信徒供放的數以千萬計的泥制小佛像;有臧娘佛塔及桑周寺創建人孟德嘉納大師的僧衣、靴子、經文及經卷、唐卡等;有宋至清代的寺志,高僧大師的頌文,官府檔案等文獻資料;有數千件歷代宗教法器、供器、佛像,還有為數極多的歷代石刻佛、護法、人物像及嘛呢石等;佛塔迴廊牆面上有宋代壁畫50多平方米,至今仍鮮艷奪目。文物中還有一種微型小塔其做工精細、模樣逼真,仔細看小塔上還刻有八個小塔,裡面裝有藥物可食用、可護身。聽說泥塑小塔能在一根小草上站立而不倒。經許多專家考證,這樣小而如此精緻的小塔模型在世界上是稀少的。

創建

臧娘佛塔是由藏傳佛教後弘期初期的代表人物之一,著名佛教畫像、造塔等權衡制度的制定者中孟德嘉納(
..
又稱尼德加那)於北宋天聖七年(1030年)設計並主持修建的。因此,該塔可稱為標準藏傳佛教塔的實物樣本。被後世藏傳佛教寧瑪派(紅教)、薩迦派(花教)、噶舉派(白教)、格魯派(黃教)等各派著名法王、大師共認為是藏傳佛教塔之精華。與尼泊爾的巴耶塔、西藏的白居塔共稱為世界著名的三座藏傳佛教佛塔。《大藏經 丹珠爾》外,藏漢許多史書如《德吾史部》、《娘氏志》、《青史》、《紅史》、《漢藏集史》(世界史)、《西藏王統記》等五十多部史著中均有記述。

意義

孟德嘉納遺留下來的唐卡藝術和佛雕藝術在玉樹地區廣為流傳。因此,臧娘塔不僅宗教上有意義,
..
而且在藝術上也有更為深遠的意義。近五十年來僅臧娘地區就出現了上百名民間藝人,其中在藏區最著名的拉俄拉凳等人,他們都以傳播臧娘藝術為榮,以傳播臧娘藝術為生。臧娘的唐卡藝術和佛雕藝術在尺度、線條、規格、立體感、色澤等方面都能與熱貢藝術相媲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