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樣芽孢桿菌

臘樣芽孢桿菌

蠟樣芽孢桿菌(學名:Bacillus cereus),又稱仙人掌桿菌,是芽孢桿菌屬中的一種。它是一種地方性、土壤生活的,革蘭氏陽性、β溶血性的桿狀細菌,會引起食物中毒,例如“炒飯綜合徵(Fried Rice Syndrome)”。蠟樣芽孢桿菌是需氧型,與其他芽孢桿菌相同,它會產生防禦性的內芽孢。

基本信息

生物學特性

形態和染色特性

臘樣芽孢桿菌臘樣芽孢桿菌
本菌為革蘭氏陽性的大桿菌,菌體細胞桿狀,末端方,成短或長鏈,1.0~1.2×3.0~5.0微米。產芽孢,芽孢圓形或柱形,中生或近中生,1.0~1.5微米,孢囊無明顯膨大。革蘭氏陽性,無莢膜,運動。菌落大,表面粗糙,扁平,不規則。

培養特性

1、需氧菌,生長溫度範圍在10一45℃之間。最適生長溫度為28—35℃。

2、對營養要求不高,在普通培養基上生長良好。本菌在普通瓊脂平板培養基上,37℃,培養24h,可形成圓形或近似圓形、質地軟、無色素、稍有光澤的白色菌落(似蠟燭樣顏色)直徑5-7mm。

3、在M.S.P培養基上生長更旺盛,菌落直徑達8-10mm,質地更軟,挑起來呈絲狀,培養時間稍長,菌落表面呈毛玻璃狀,並產生紅色色素。

4、在蛋白腖酶母膏平板上菌落為灰白色,不透明,表面較粗糙,似毛玻璃狀或融蠟狀,菌落較大。

5、在血液瓊脂平板上形成淺灰色、不透明、似毛玻璃狀的菌落。在菌落周圍初呈草綠色溶血,時間稍長即完全透明。

6、在普通肉湯內生長迅速,肉湯混濁,常常有菌膜或壁環,振搖易乳化。

血清學特性

蠟樣芽胞桿菌有兩種抗原,一種是耐熱的,一種是不耐熱的。

抵抗力

蠟樣芽胞桿菌生長型不耐熱,100度20分鐘即可被殺死,對酸鹼不敏感。pH6—11對本菌基本上不受影響,pH5以下,生長可受到抑制。

分布

蠟樣芽胞桿菌分布比較廣泛,土壤、水、空氣、動物腸道及許多食物上都能分離到。

與人類關係

致病性

蠟樣芽孢桿菌在羊血培養基上蠟樣芽孢桿菌在羊血培養基上
蠟樣芽胞桿菌與少數食物中毒有關(約2–5%),中毒者症狀為腹痛、嘔吐腹瀉。蠟樣芽胞桿菌引起食物中毒,除了必須具有大量的細菌外,腸毒素也是重要的致病毒素。

蠟樣芽胞桿菌產生的腸毒素有兩種:

1、耐熱性腸毒素:100度30分鐘不能被破壞,為引起嘔吐型中毒的致病因素,常在米飯中形成。

2、不耐熱腸毒素:是引起腹瀉型胃腸炎的病因,能在各種食物中形成。

經濟用途

1、蠟狀芽孢桿菌可產生抗菌物質,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繁殖,降解土壤中的營養成分,改善生態環境。

2、可產生細菌蛋白酶;可用於麻脫膠,是各種抗生素抗菌活性的測定菌。

3、可用於明膠液化,牛奶腖化,還原硝酸鹽,水解澱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