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

農曆十二月(臘月)二十七過年的前夕的俗稱。是漢族春節傳統習俗,漢族民諺稱“臘月二十七,宰雞趕大集”。這一天,家家戶戶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趕集、採購。與平日以購缺賣余為主要目的的趕集相比,臘月二十七趕集主要是買賣年節,如鞭炮、春聯、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這一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基本信息

風俗

臘月二十七臘月二十七
臘月二十七的風俗有以下幾條:

洗浴

傳統民俗中在這兩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氣,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臘月二十六洗浴為“洗福祿”。

宰雞趕大集

年謠稱:“臘月二十七,宰年雞、趕大集”,是說這天除了要宰殺自家的家禽,還要上店趕集、集中採購。春節期間的“上店趕集”雖然也有與往日集市貿易、購缺賣余的內容,但更多的是買賣年節物品,例如:鞭炮、春聯、神馬、香燭、燒紙、牛羊肉、贈送小孩子的各種玩具禮品、女孩子的各種頭花飾物等等。總之,春節所需物品都在置辦之中,因此這天各地的集市都十分紅火熱鬧。

各地民俗

天津民俗

二十七宰公雞,雖然也是忙活年飯,這裡面卻隱藏著父系社會的特徵。為什麼一定是公雞呢,母雞難道就不行嗎,很少有人思考這個問題,深究起來就會明白,在以男子為主導的父系社會,人們的潛意識裡已經認同了男子為大的觀點,認為雄的就好就是第一,而過年這么隆重的節日,自然也就要宰一隻公雞了,而且公雞本身就很漂亮,雄赳赳的顯著氣派。這天宰好燉熟的公雞要在除夕的盛宴上登場,而且是整隻雞盤在一個碟子裡擺放在桌子中間,盛宴上是不能將其拆解成一碗雞塊,而且天津人還給它取了一個好名頭,叫做大吉大利。
除夕當天並不能將這隻雞吃得一乾二淨,擺上桌後大家只象徵性吃上幾口,然後就等著晚飯結束,把這個菜與其他剩下的飯菜一道撤下來,但公雞還單獨保留著。以後每到吃飯時,這隻公雞都要再被端上來,人們吃的時候同樣要遵循只吃一點點的規矩,一直到雞肉有些發酸了,大家才趕緊將雞肉吃乾淨。這隻全身整齊的公雞,因為代表了大吉大利,所以節日期間,天天都要在餐桌上擺一擺,表達了人們企求吉祥的心愿。
年節廚房裡的活多,刀也自然用的費,在過去這一天還是磨刀師傅最忙碌了一天。而如今,磨刀師傅也少見了,而家裡的刀也因為用了好鋼變得鋒利,是幾年難磨一次了。

北京民俗

老北京人在臘月二十七這天也有宰公雞的習俗。除了昨天燉肉今天燉雞以外,還要準備更多的肉菜、素菜等以備過年時候享用。每天廚房裡都是熱氣騰騰,香味撲鼻。外面冰天雪地北風呼呼,一推門,就是各種香味兒和著熱氣撲面而來,還有滿屋子的笑語喧闐,屋外的鞭炮齊鳴。年,就這樣帶著形、聲、色、香、味,定格在記憶中。
老北京過年在臘月二十七這天仍舊繼續昨天的工作洗衣服、洗澡,有臘月二十七洗疚疾,洗舊泥的習俗,準備迎接來年的新春。傳說在這天沐浴可以除去一年的晦氣,洗去一年的疾病,其實就是為了祈求來年能健健康康,無病無疾!京城也就有了“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的諺語。而把臘月二十六的洗浴稱為“洗福祿”。

山西民俗

山西呂梁地區講究臘月二十七日洗腳。這天傍晚,婆姨汝子都用開水洗腳。不懂事的女孩子,大人們也要幫她把腳擦洗乾淨,不留一點污穢。民間傳有“臘月二十七,婆姨汝子都洗腳。一個不洗腳,流膿害水七個月”的俗語。

民謠

晉東南地區民間流傳著兩首過年歌謠:
其一是“ 二十三 ,打發老爺上了天;二十四,掃房子;二十五,蒸糰子;二十六,割下肉;二十七,擦錫器;二十八,漚邋遢;二十九,洗腳手;三十日,鬥神、對聯一齊貼”。體現了時間緊迫和準備工作的緊張。
其二是一首童謠:“二十三,祭罷灶,小孩拍手哈哈笑。再過五,六天,大年就來到。辟邪盒,耍核桃,滴滴點點兩聲炮。五子登科桌球響,起火升得比天高。”反映了兒童盼望過年的歡躍心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