膽瘺

手術後膽汁沒有完全從膽總管或膽腸吻合口流入腸腔,膽汁或含膽汁的液體持續從膽道破損處流入腹腔、腹膜後,或經引流管流到體外即為手術後膽瘺。發生初期因沒有瘺管形成,稱為膽漏。1周左右,膽汁流出道被纖維組織包裹,瘺管形成,即稱為膽瘺。本病發生率為3%~9%,有時與胰瘺同時存在。

病因

1.胰十二指腸切除術術後膽腸吻合口瘺
Whipple術後有膽汁性液體從引流管引出,通常是發生了膽腸吻合口瘺。大部分瘺發生在術後3天以內,通常因為膽腸縫合欠嚴密、連續縫合過程中沒有持續拉緊縫線,術後吻合口縫線鬆脫;發生於術後5~7天的膽瘺通常是由於術後營養不良、低蛋白血症導致膽腸吻合口癒合不良;輸入襻腸梗阻也會導致膽腸吻合口破裂,發生膽瘺。
2.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或胰次全切除術
保留十二指腸的胰頭切除術或胰頸體腫瘤行胰次全切除過程中,需要在腸系膜上靜脈右側切斷胰腺,操作區域靠近胰內段膽管,在切除或胰頭部創面縫扎止血過程中可能誤傷胰內段膽管,導致術後出現膽瘺。
3.與十二指腸手術相關的原因
主要是十二指腸乳頭區的手術操作欠妥,術後出現十二指腸瘺和膽瘺。

臨床表現

膽瘺的漏出物可為膽汁、腸內容物、食物殘渣等。量少則幾毫升,多者達數千毫升。漏出
量少或能及時經引流管漏出者可表現為局限性腹膜炎,出現右上腹的疼痛、壓痛、肌緊張等,但全身反應不明顯;如漏出量大或引流不暢伴感染時,可以有瀰漫性腹膜炎和嚴重的全身炎症反應。

檢查

1.瘺管造影可顯示瘺管所在部位,以及遠端有無狹窄及梗阻。
2.B超、CT可見膽腸吻合口周圍或腹腔內積液。
3.腹腔穿刺抽出膽汁或膽汁樣液體。

診斷

1.多有膽道、上腹部手術史或外傷史。
2.術後出現持續上腹痛且向全腹擴展,腹部有壓痛,反跳痛,體溫升高,如膽管遠端有梗阻常可出現黃疸。
3.如膽瘺持續時間長且漏出量大,可出現腹水、低鈉血症、酸中毒、腎衰竭,表現為全身不適、食慾缺乏、精神淡漠甚至神志不清。如遠端存有狹窄或梗阻則易引起膽道感染,表現出明顯的中毒症狀。
4.腹腔穿刺可抽出膽汁樣腹水,如有引流管可見膽汁樣流出物。
5.瘺管造影可顯示瘺管所在部位,以及遠端有無狹窄及梗阻。

治療

1.外傷或手術後膽瘺瘺口不大者,可在內鏡下放置膽管支架或鼻膽管,使膽汁能夠通暢引出,多能自行癒合。
2.若放置的腹腔引流管不能有效引流,需行局部引流或置管行造瘺術。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