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腺熱病是由EB病毒(Epstein—Barr virus,EBV)感染所致的急性傳染病,又叫傳染性單核白細胞增多症,屬於病毒感染,臨床症狀是發燒、咽喉炎、淋巴結腫大、外周血中淋巴細胞增加並出現異型淋巴細胞等為其特徵。斯諾克名將奧沙利文、網球天王費德勒都曾被這種病症困擾。
臨床表現
1.發熱無一定熱型,體溫37.5—40℃,持續4、21天,一般1周左右退熱。亦可低熱長達3個月。
2.咽峽炎咽部充血,扁桃體腫大,有時可見灰白色厚霜樣滲出物,可形成偽膜。偶有咽部腫脹、水腫引起喉梗阻。
3.淋巴結、肝、脾腫大淋巴結腫大為本病特徵之一。全身淋巴結均可腫大,但以頸部淋巴結腫大多見。半數以上有脾大,一般呈輕中度腫大,偶可達盆腔,可隨病情恢復而縮小。部分伴肝腫大。
診斷
診斷以典型臨床表現(發熱、咽痛、肝脾及淺表淋巴結腫大),外周血異型淋巴細胞>10%和嗜異性凝集試驗陽性為依據,並結合流行病學資料多可作出臨床診斷。對嗜異性凝集試驗陰性者可測定特異性EBV抗體(VCAIgM、EAIgG)以助診斷。
療法
本病應注意與肺炎支原體、巨細胞病毒、腺病毒、A肝病毒感染、風疹、皰疹性咽炎所致的單核細胞增多相區別。其中巨細胞病毒所致者最常見,有人認為在嗜異性抗體陰性的類傳染性單核細胞增多症中,幾乎半數與CMV有關。縱隔淋巴結腫大者,應於淋巴瘤等惡性疾病鑑別。
一、一般療法
急性期臥床休息。呼吸道隔離。注意口腔衛生。保證營養及足夠熱量。對症治療。
二、滅滴靈
15—50mg/kg/d,分3次口服,連服5—7天,適用於咽峽炎症。
三、抗生素
合併有細菌感染者應給予抗生素(避免用氨苄青黴素,以免發生皮疹)。
四、腎上腺皮質激素
強的松或地塞米松,適用於咽喉水腫呼吸道受阻、心肌炎、急性溶血性貧血、血小板減少性紫癜或中毒症狀重者,療程一般1—2周。
五、生物製劑
恢復期病人血清每次10—20m1,肌肉注射。丙種球蛋白肌肉注射或靜脈滴入。Q—干擾素100萬U/d,肌注,連續5天。
六、中藥
成藥有抗病毒口服液、銀黃口服液、清熱解毒口服液、金蓮花片劑、川心蓮片劑等,應辨證施治。
七、抗病毒西藥
無環鳥苷(Acyclovir)10—20mg/kg/d,分2—3次,靜滴。抑制EBV複製,停藥後病人鼻咽部仍可連續排病毒。病毒唑(Ribavirin)10—15mg/kg/d,分2次肌注,3—6天1療程;或威樂星口服液(每支10ml含Ribavirinl50mg),劑量1ml/kg/d,分2—3次口服。
八、嚴重併發症治療
如脾破裂應手術,呼吸道阻塞急需時做氣管切開。
病預後大多良好。病程一般為1~2周,但可有復發。部分患者低熱、淋巴結腫大、乏力、病後軟弱可持續數周或數月。極個別者病程遷延達數年之久。本病病死率為1%~2%,死因為脾破裂、腦膜炎、心肌炎等。有先天性免疫缺陷者感染本病後,病情迅速惡化而死亡。本病與單核巨噬細胞系統惡性病變是兩種迥然不同的疾病。雖EB病毒亦可見於淋巴瘤患者,但本病不會轉化為淋巴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