腸道細菌感染

腸道細菌感染,主要是通過直腸性交及口淫或性亂為而傳染的流行性疾病。

傳播途徑

腸道細菌感染主要是通過直腸性交及口淫或性亂為而傳染的流行性疾病,大多在青壯年中發病。腸道細菌感染的主要傳播途徑是手指污染糞便,或者是水源被糞便污染後,再污染人們日常生活中的食物、食具,通過飲食而造成傳染。其次是通過肛、口性交,口淫及性接觸傳染,由這種傳染途徑引起者已歸屬於性傳播疾病的範圍中。

臨床表現

因所感染的病原微生物不同,所以臨床症狀也不完全相同。最常見的沙門氏菌感染,病情較重,並且多對抗生素耐藥。此菌通過不潔性交由直腸黏膜或口腔黏膜浸入消化道後,一般經過6-72小時的潛伏期,常突然出現腹痛、腹瀉、水樣便,也可有膿血便和噁心嘔吐及發熱症狀。其二,另外一種引起本綜合徵的彎曲桿菌,對人體有直接侵襲力,並能釋放毒素,可以侵犯迴腸和盲腸,引起腸黏膜充血、水腫、壞死,常使受感染者出現發熱噁心、頭痛、肌肉痛、背痛、腹痛、腹瀉及血樣便。其三,志賀氏菌發生的感染,常經過1-3天的潛伏期,病情急性發作,腹瀉先是水樣便,以後可轉為黏液膿血便,還常伴有發熱、噁心、嘔吐、腹絞痛、里急後重症狀,有些還可引起脫水和電解質紊亂,甚至危及生命。

症狀特點

每天3-4次或多達20餘次。初為水樣稀便,繼有黏液膿血便,少數有明顯血便,腹痛劇烈,痙攣絞痛,易疑為急腹症。可發熱、常伴嘔吐,罕見里急後重。少數病人治療不及時,間歇腹瀉,可持續2-3周。

疾病預防

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者可演變為慢性腸炎,常延綿難愈。一旦確診為淫腸綜合徵,應及時套用對致病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療,並做到治療正規、劑量要足、療程要夠。治療不及時或不徹底,易轉為慢性,造成遷延不愈,影響身體健康。有脫水或電解質紊亂時,還要配合靜脈輸液等綜合措施糾正。杜絕不潔的口淫和直腸性交方式是預防腸道細菌感染的關鍵。

發病原因

本病的病原菌為沙門氏菌、志賀氏菌及彎曲桿菌。這些細菌均為腸道傳染病的常見致病菌。傳播方式除肛交、口淫外,還可能由手污染病菌,再經手污染食物以及蒼蠅媒介污染食物等。

自診要點

沙門氏菌感染
1.潛伏期為4-24小時,偶爾短至2小時,長至2-3天。
2.發病器官主要為胃腸、直腸、肛門、生殖器。
3.臨床特點為起病較急,多有畏寒、發熱(38-39℃)可持續2-4天。初見腹部不適,繼而腹痛,噁心嘔吐及腹瀉,每日次數20-30次不等。多呈水樣便,草綠色或深黃色,有惡臭,偶帶膿血或呈血性便。腹瀉嚴重者可引起脫水、酸中毒及休克。
志賀氏菌感染
1.潛伏期為數小時至7天,多為1-2天。
2.發病部位為下段腸道及外生殖道。
3.臨床特點為起病急,先有畏寒、發熱,體溫可達39℃以上,伴有全身不適,噁心嘔吐等毒血症狀,在數小時後同時出現腹痛及腹瀉。腹瀉每天十餘次或數十次,初黃稀,後見粘液及膿血,便後有里急後重,尤其在下腹部常伴有壓痛。重者可高熱不退,嚴重吐瀉,明顯膿血便,脫水、酸中毒、血壓下降。
彎曲桿菌感染
1.潛伏期2-10天,平均5天。
2.發病部位為上段腸道、外生殖器。
3.臨床特點為驟然腹瀉,每天3-4次或多達20餘次,初為水樣稀便,繼有粘液或膿血粘液便,少數有明顯血便。腹痛可劇烈,痙攣絞痛。可發熱38℃以上,或不發熱,常伴有嘔吐、乏力、不適噯氣。由於病變在上段腸道,故無里急後重。少數患者病情遷延,有持續2-3周的間歇腹瀉。
檢查化驗
可取分泌物和嘔吐物、糞便化驗檢菌及培養,也可抽血做血清學檢查。均有助於診斷。

治療措施

西藥治療

1.嘔吐腹瀉重者,給複方顛茄片1-2片,每天3-4次。
2.失水者可補液,及時糾正水及電解質紊亂及酸中毒。
3.氟哌酸:每服200毫克,每天4次。
4.黃連素:每服3片,每天4次。
5.慶大黴素8萬單位口服,每天2-3次。

中藥治療

1.對於沙門氏菌屬感染可服何靈黃湯劑加藿香、半夏各10克。
2.對於志賀氏菌感染可服可服何靈黃湯劑加白頭翁30克,木香、檳榔各10克。
3.對於彎曲桿菌感染者可服何靈黃湯劑加厚朴、炒白朮、葛根各10克。

診斷依據

診斷腸道細菌感染首先要詳問病史,一切可能引起胃腸道感染的行為,特別是男性同性戀者的口交、肛交行為可作為診斷的必要條件。其次,患者有胃腸症狀,特別是腹痛、腹瀉、膿血便及嘔吐、噁心等。診斷除以上條件外,對胃腸道的排泄物進行化驗檢查是十分重要的,可取胃內的嘔吐物或大便進行鏡檢或培養,也可作血清學檢查。這些是診斷腸道細菌感染的必需條件。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