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臨床表現

檢查
1.腰部正側位X線片;
2.腰穿及椎管造影;
3.CT及CTM檢查;
4.MRI檢查;
5.其他,如肌電圖檢查等(可幫助判斷受壓神經部位及鑑別診斷)。
診斷
1.腰腿痛
長期多次反覆的腰痛,有時可放射到下肢。
2.間歇性跛行
當患者站立或行走時,出現腰酸痛、腿痛或麻木、無力、抽筋,並逐漸加重以至不能繼續行走。坐下或蹲下幾分鐘後上述症狀消失並可繼續步行,因有間歇期,故名間歇性跛行。
3.部分患者
可有下肢麻木、冷感、乏力、某些肌肉萎縮以及鞍區麻木、大小便失禁或尿急或排尿困難等症狀。
4.做腰部過伸動作
可引起下肢麻痛加重,此為過伸試驗陽性,是診斷椎管狹窄症的重要體徵。
5.一般需要拍攝腰椎正側位、斜位X線片
有時需加攝過伸過屈側位片。可見椎間隙狹窄、骨質增生、椎小關節骨性關節炎改變等,多見於腰4-5與腰5骶1之間。
6.CT檢查
可見矢狀徑小於12mm,有向後延伸的骨刺等,一般取腰4-5,腰5-骶1的小關節水平攝CT片。
治療
腰椎管狹窄症輕型及早期病例以非手術療法為主,無效者則需行手術椎管減壓/+固定融合術。

(1)傳統的非手術療法主要包括①腹肌鍛鍊;②腰部保護;③對症處理:理療推拿按摩、藥物外敷等。
(2)藥物治療主要套用中醫藥進行治療。
(3)硬膜外封閉術對一部分患者效果明顯,可明顯減輕間歇性跛行症狀。
2.手術治療
手術治療主要適用於:經非手術治療無效者;出現明顯的神經根症狀;對於繼發性腰椎椎管狹窄,進行性加重的腰椎滑脫及伴有腰椎側凸或後凸者,已伴有相應的臨床症狀和體徵。
(1)減壓的病例可以採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包括椎板開窗、半椎板切除、全椎板切除等,也可以採用微創技術治療。
(2)對於需要“減壓+固定”病例可以採用傳統常規治療方式,也可以採用微創技術治療。而融合技術可以選用橫突間後外側融合技術、椎板間後側融合技術、椎間融合技術等。
預防

1.腰的保護
睡床要軟硬適中;避免腰部受到風、寒侵襲;避免腰部長時間處於一種姿勢。
2.腰的套用
正確用腰,搬抬重物時應先下蹲,用腰時間過長時應改變腰的姿勢,多做腰部活動,防止逐漸發生勞損。
3.腰部保健運動
堅持腰的保健運動,經常進行腰椎各方向的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