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脊液總蛋白
腦脊液蛋白質(CSF totalprotein)主要是經脈絡膜上的毛細血管避超濾作用而生成的,還有一些蛋白是CSF所特有的,由中樞神經系統合成。血液中絕大部分蛋白質不能通過血腦屏障進入CSF,使CSF中蛋白質含量明顯低
於血液,僅為血清蛋白質總量的1%以下。有報告血液與CSF蛋白質值的比值約為400,那些能通過血腦屏障而進入CSF的蛋白質主要是分子量較低的蛋白質類。標本
在避免蒸發的條件下,CSF可在2℃和8℃保存5d。若標本5d之內不進行測定,則在收集後立刻置-20℃冷凍保存。
不同穿刺部位的CSF標本其蛋白質含量有很大差異,據報導腦室CSF總蛋白含量為50~150mg/L,腦池或腰椎穿刺CSF總蛋白含量分別為 150~200 mg/L和200~450 mg/L。因此,掌握CSF標本的採取部位是正確解釋CSF蛋白質濃度變化意義的關鍵之一。損傷性穿刺可因血液混入CSF而使其蛋白質含量明顯增高,據報導每1000個紅細胞可使CSF-TP增加約10 mg/L。
CSF中蛋白質含量與年齡大小密切相關。腰穿CSF蛋白質含量常以幼兒及大於40歲的成人組高於10~40歲的年齡組,而腦室外或腦池CSF與腰穿結果相反,及幼兒和大於40歲成人組低於10~40歲年齡組。
測定方法
目前CSF總蛋白測定主要採用濁度法、鄰苯三酚紅鉬絡合顯色法、考馬斯亮藍G-250比色法、酚試劑法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程推薦採用濁度法和鄰苯三酚紅鉬絡合顯色法。最近,吳輝和葉偉民分別建立了微量蛋白的Bradford快速比色法和藻紅比色法,具有操作簡便、重複性好、干擾因素少等優點,但套用與 CSF總蛋白的測定效果如何,尚需進一步研究。
試劑盒原理鄰苯三酚紅與鉬酸結合形成紅色複合物,在467nm有最大的吸收,此複合物在酸性條件下與CSF總蛋白結合形成藍紫色複合物,在598nm下有最大的吸收。
臨床意義
CSF總蛋白測定通常用來鑑別化膿和非化膿性腦膜炎。Bondio等報導,CSF總蛋白>1g/L通常可診斷為細菌、真菌或結核性腦膜炎。但多種中樞神經系統疾病CSF-TP均可增加,這與血腦屏障通透性增加、血管性腦水腫、細胞過多和神經細胞壞死過程中腦特異性蛋白的釋放有關。若以2g/L作為臨界值,鑑別細菌性腦膜炎(增高)和非細菌性腦膜炎(下降)的敏感性為85%,特異性為100%;若以1g/L為臨界值則其敏感性和特異性分別為82%和 98%。
一般說來,CSF中蛋白質含量增高程度與CSF中白細胞數量多少呈一定比例關係,但格林-巴利綜合症患者可呈現CSF蛋白和細胞分離現象,結果只見CSF中蛋白質含量增高,而不伴有相應程度的細胞數增加。健康成年人150~450。
最近,Skouen等對157例坐骨神經痛患者外科及保守治療後的CSF總蛋白水平進行了動態檢測,發現CSF總蛋白水平與患者的腿痛及殘疾嚴重程度等臨床表現密切相關。推測CSF總蛋白的升高是由於血漿蛋白從受損的神經根漏出所致。作者認為,CSF總蛋白水平測定可用於判斷坐骨神經痛患者的神經根功能狀況,也可作為預後的一個生化指標。
臨床情況腦脊液蛋白質含量(mg/L)
細菌性腦膜炎1000~30000
結核性腦膜炎500~3000,偶可達10000
漿液性腦膜炎300~1000
腦炎500~3000
癲癇500~3000
神經梅毒500~1500
多發性硬化症250~800
脊髓腫瘤1000~20000
腦瘤150~2000
腦膿腫300~3000
腦出血300~15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