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多頭蚴病

腦多頭蚴病

腦多頭蚴病(腦包蟲病)是由於多頭絛蟲的幼蟲——多頭蚴寄生在綿羊、山羊的腦和脊髓內,引起腦炎、腦膜炎及一系列神經症狀,甚至死亡的嚴重寄生蟲病。多頭蚴還可危害黃牛、氂牛、豬、馬,甚至人類。成蟲則寄生於犬、狼、狐、豺等肉食獸的小腸。該病散布於全國各地,並多見於犬活動頻繁的地方。

病 原

多頭蚴呈囊泡狀,囊體可由豌豆大至雞蛋大;囊內充滿透明液體;在囊的內壁上有100~250個原頭蚴。原頭蚴直徑2~3毫米,多頭蚴蟲體長40~100厘米,由200~500個節片組成。頭節有4個吸盤,頂突上有22~32個小鉤,分作兩圈排列。成熟節片呈方形或長大於寬;節片內有睪丸200個左右;卵巢分兩葉,大小几乎相等。孕卵節片內子宮有18~26個側枝。卵為圓形。直徑一般為20~37微米。

診斷要點

臨床症狀該病可呈急性型或慢性型,症狀表現取決於寄生部位和病原體的大小。
1.急性型以羔羊表現最為明顯。感染之初,由於六鉤蚴進入腦組織,蟲體在腦膜和腦組織中移行,刺激和損傷造成腦部炎症,使體溫升高,脈搏、呼吸加快,甚至有強烈的興奮;患畜作迴旋運動,前沖或後退及痙攣性抽搐等;有時沉鬱,長時間躺臥,脫離畜群。部分病羊在5~7天內因急性腦膜炎死亡,或轉為慢性型。
2.慢性型患羊耐過急性期後,症狀表現逐漸消失,經2~6個月的和緩期,由於多頭蚴在腦脊髓中不斷發育長大,再次出現明顯症狀。當多頭蚴寄生在大腦某半球時,除向被蟲體壓迫的同側作轉圈運動外,還常造成對側的視力障礙乃至失明。蟲體寄生在大腦正前部時,常見羊頭下垂向前作直線運動,碰到障礙物時則頭抵物體呆立不動。多頭蚴在大腦後部寄生時,主要表現為頭高舉或作後退運動,甚至倒地不起,並常有強直性痙攣出現。蟲體寄生在小腦時,患畜站立或運動常失去平衡,身體共濟失調,易跌倒,對外界干擾和音響易驚恐。多頭蚴寄生在脊髓時,表現步伐不穩,甚至引起後肢麻痹;當膀胱括約肌發生麻痹時則出現小便失禁。此外,患羊還表現食慾減退,甚至消失。由於不能正常採食和休息,體重逐漸減輕,顯著消瘦、衰弱,常在數次發作後或陷於惡病質時死亡。
剖檢變化急性死亡的羊見有腦膜炎和腦炎病變,還可見到六鉤蚴在腦膜中移行時留下的彎曲傷痕。慢性期的病例則可在腦脊髓的不同部位發現1個或數個大小不等的囊狀多頭蚴;在病變或蟲體相接的顱骨處,骨質鬆軟、變薄,甚至穿孔,致使皮膚向表面隆起;病灶周圍腦組織或較遠的部位發炎,有時可見萎縮變性和鈣化的多頭蚴。
該病患畜因表現出一系列特異神經症狀,容易確診。但應注意與莫尼茨絛蟲病羊鼻蠅蛆病以及其他腦部疾患所出現的神經症狀相區別,即這些病一般不會有頭骨變薄、變軟和皮膚隆起的現象。
實驗室檢查國內已有許多套用變態反應進行研究診斷的報導,即用多頭蚴的囊壁及原頭蚴製成乳劑變應原,注入羊的上眼險內。患畜於注射1小時後出現直徑1.75~4.2厘米的皮膚肥厚腫大,並保持6小時。

防治措施

治療該病可實施手術摘除寄生在腦髓表層的蟲體,即在多頭蚴充分發育後,根據囊體所在的部位施行外科手術開口後,先用注射器吸去囊中液體,使囊體縮小,然後完整地摘除蟲體。藥物治療可用吡喹酮,病羊按每千克體重50毫克,連用5天;或按每千克體重70毫克,連用3天。據報導,這樣用藥可取得80%的療效。
預防該病的主要預防措施是,防止犬等肉食獸吃到帶有多頭蚴的腦脊髓;對患畜的腦和脊髓應燒毀或深埋;對護羊犬應進行定期驅蟲;注意消滅野犬、狼、、狐等終末宿主,以防病原進一步散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