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是一種外科手術,主要用於胰臟疾病。

手術圖解

圖1 胰頭十二指腸切除術的切除範圍

圖2 胰頭活組織檢查

⑴探查外側

⑵探查下側

⑶探查上側

圖3 胰腺癌局限情況的探查

⑴分離外側

⑵分離下側

⑶顯露腹主動脈及下腔靜脈,清除主動脈旁淋巴結

⑷分離上側

⑸切斷膽總管、胃和胰體

⑹切斷空腸

⑺分離胰腺鉤突

圖4 分離胰腺

圖5 胰頭癌切除後胃腸道重建的兩種方法

⑴後壁外層間斷縫合

⑵後壁內層間斷縫合

⑶前壁內層間斷縫合

⑷前壁外層間斷縫合

⑸吻合完畢

⑹吻合後的切面

圖6 胰空腸端端吻合術

圖7 膽總管空腸端端吻合術

圖8 胃腸道重建完畢

圖9 胰腺二期手術原空腸膽囊的吻合不動,再行空腸胰腺、胃空腸、空腸空腸吻合

適應證禁忌證

1.胰頭部癌、乏特壺腹癌、膽總管下段癌、壺腹周圍的十二指腸癌。其中,胰頭癌療效較差,對壺腹周圍癌的療效較好。

2.其他如十二指腸平滑肌肉瘤、類癌、胰腺囊腺癌等疾病,必要時可選用此術。

3.不適行此手術的情況是:肝已發生轉移;膽總管和肝管轉移;肝門、膽總管周圍和胰上方淋巴結廣泛轉移;腫瘤已侵及門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胰頭或壺腹周圍已與下腔靜脈或主動脈緊密粘連。

4.對長期嚴重黃疸,條件極差的病人,可先行膽囊空腸近段端側吻合或先行ptcd、ercp引流後,待病情好轉後再行二期或擇期根治切除。二期手術一般爭取在第1期手術後10日左右施行,最遲不得超過2周。二期手術常因粘連造成困難,故原則上應儘量爭取一期根治手術。

術前準備

1.糾正全身情況,進高熱量、高蛋白飲食,輔以膽鹽和胰酶,以助消化吸收。術前反覆多次少量輸血,能提高血紅蛋白和血壓。

2.治療黃疸,主要是保護和改善肝、腎功能。術前幾日每日靜脈滴注10%葡萄糖1000ml。採用茵陳、白朮、梔子、木香、鬱金、青蒿等中草藥治療,很有補益。有條件時先行ptcd或ercp引流是最好的減黃措施。

3.改善凝血功能,除反覆輸新鮮血外,應給足量的鈣和維生素k1、k3、c。術前3日肌肉注射止血劑。

4.膽道梗阻後常引起肝內感染,術前應常規套用抗生素、滅滴靈等,以預防感染。

麻醉

連續硬膜外麻醉維持的時間長,反應較小,腹肌鬆弛良好,便於顯露。

步驟注意事項

1.切口 上腹正中切口或右上腹正中旁切口,便於上、下、延伸,顯露充分。

2.探查 探查的目的主要是了解病變性質,以決定是否需要切除;了解周圍組織情況,以決定是否能夠切除。

⑴決定病變性質:進入腹腔後,需檢查以下情況,以決定病變的性質。

膽囊大小:肝內梗阻或膽石病時,膽囊不大或中等大小,膽石病還可觸到結石,而胰頭癌則膽囊明顯腫大,且不能排空。

胰頭部腫塊:胰頭癌及壺腹周圍癌的腫塊均在十二指腸降部內側,前者一般較大、很硬,在胰頭內,而後者較小、較軟,在十二指腸腔內。慢性胰腺炎時,胰腺呈瀰漫性腫硬,質地較癌腫相對為軟。

x線造影:對於難區別的膽石病,可行術中膽道x線造影診斷,或行術中b超探查鑑別。

活組織檢查:當確診不能鑑別病變性質時,可考慮行胰頭部腫塊活組織檢查。先切開大網膜囊,顯露胰頭部有病變的部分,同時切開十二指腸外側的後腹膜,用左手拇指固定胰頭部,示指自胰頭背側向腹側頂起,切開胰腺,用尖刃刀在硬塊上切一小塊活組織,作切片檢查[圖2]。取活組織檢查過程中,注意勿損傷血管和胰管。

為了減少活組織檢查引起出血和增加癌細胞擴散的危險,也可使用肝穿刺針取胰頭部硬塊活組織作切片檢查但準確性較差。

切開十二指腸檢查:可鑑別胰頭癌或壺腹周圍癌和十二指腸良性腫瘤,但此操作有一定危險性,且易使腫瘤擴散或腸內細菌播入腹腔,在非特殊必要時應儘量避免。

⑵決定能否切除:能否行根治性切除,需檢查以下各種情況後才能決定。

癌的局部情況:檢查癌腫本身是否越出腺體和侵及門靜脈、腸系膜上動靜脈、腹主動脈、下腔靜脈等重要血管。如被侵及,則不能進行根治性手術。檢查方法可分3步進行:

第1步探查外側:切開十二指腸外側的後腹膜,將十二指腸及胰頭部向內翻轉,用左手示指探查胰頭部背側及主動脈和下腔靜脈腹側的間隙,如容易將手指伸入此間隙,說明癌腫尚局限於胰內[圖3 ⑴]。如不能分開伸入,則說明癌已侵及主動脈或下腔靜脈。

第2步探查下側:將胃、橫結腸及大網膜提向上方,顯露橫結腸系膜,在儘量遠離十二指腸懸韌帶處切開,顯露腸系膜上動脈靜脈、結腸中動脈和胰十二指腸下動脈。用右手示指伸入胰腺背側,由內側向外側將胰腺與腸系膜上動、靜脈分開[圖3 ⑵]。如已固定,說明腫瘤已侵及血管,勿再勉強分離,以防大出血。此步驟也可經切開胃結腸韌帶,在胰頸部下緣切開後腹膜,在腸系膜上靜脈和門靜脈前,胰頸後之間用手指探測胰塊與門脈的關係。

第3步探查上側:將膽總管和胃小彎中點之間的胃十二指腸韌帶切開,顯露肝動脈,結紮、切斷胃右動脈,將左手示指伸入胰腺上緣的背側,沿門靜脈腹側向下分離[圖3 ⑶]。如腫瘤未侵及重要血管,此手指可與下側伸上的右手示指相遇;否則表示腫瘤已侵及重要血管。

經仔細探查,如判斷腫瘤不能切除,應即終止手術。

3.切除 如經仔細探查,判斷腫瘤能夠切除,即可將胰頭部、胃竇部分,十二指腸全部、空腸一部分和膽總管一併切除。

⑴充分分離準備切除的臟器:將探查時的胰頭上、下、外側3處作的後腹膜切口連線,充分顯露準備切除的臟器。

分離外側:分離橫結腸肝曲,並向內下推移,直至胰腺頸體連線部,再將十二指腸降部和胰頭向內側分離至下腔靜脈及主動脈附近。繼續將大網膜沿胃下緣切斷,進一步顯露腸系膜上動、靜脈,並將分出的胰十二指腸下動、靜脈的胰頭小分支結紮、切斷,並清除腸系膜根部淋巴結[圖4 ⑴]。然後,將十二指腸橫部向上翻起,顯出其後方的主動脈和下腔靜脈,並清除胰頭後及主動脈周圍淋巴結[圖4 ⑵ ⑶]。

分離上側:結紮切斷胃十二指腸動脈及幽門上區的各小血管分支、並清除肝十二指腸韌帶內及幽門上淋巴結,顯露膽總管下段及膽囊管。將膽總管向上外側拉開,用手指進一步分離胰頭後部與門靜脈之間的疏鬆組織。邊分離邊將胰頭向下牽拉,顯露門靜脈下段的脾靜脈與腸系膜上靜脈分支,充分分離出準備切除的臟器[圖4 ⑷]。

⑵切斷膽總管:在十二指腸上緣切斷膽總管,遠端暫時鉗夾或結紮,近端用止血鉗鉗夾,備以後吻合用。此時進一步清除肝總動脈乾、胃左動脈乾及腹腔動脈周圍淋巴結。

⑶切斷胃:為了便於徹底切除胰頭和防止術後吻合口潰瘍,需將胃竇部切除。切斷處兩端均以直鉗夾緊,遠端隨胰頭癌一併切除,近端留待修復時吻合用。還可根據具體情況採用選擇性迷走神經切斷術,以防止吻合口潰瘍。

⑷切斷胰體:以左手示、中指伸入胰腺後壁作為支持固定,再用拇指仔細檢查胰頭癌大小範圍,在距腫瘤最少3cm處橫斷胰體。切斷前在切線兩側上、下緣各縫扎一針,以防切斷後出血。切斷後,頭端用粗絲線扎牢固定,體端以中號絲線間斷褥式縫合止血,備以後吻合用。胰管最好找出,如較粗,應多留0.3cm,在中間剪開向上、下外翻後縫合固定於胰腺組織上;如較細,可不予處理[圖4 ⑸]。胰腺切斷後沿胰體上緣向左繼續清除脾動脈乾及脾門淋巴結。

⑸切斷空腸:在十二指腸懸韌帶遠端6~8cm處切斷空腸,近端鉗夾或結紮,向上推過橫結腸系膜裂孔,準備切除,遠端暫用直止血鉗夾住,備吻合用[圖4 ⑹]。

⑹分離胰頭鉤突:將切斷的胰腺頭端外翻,仔細將其後壁與門靜脈和腸系膜上靜脈相聯繫的小血管一一結紮、切斷,將鉤突顯露。用左手示指放在胰頭和下腔靜脈之間,拇指在前,分離結締組織。分離出鉤突後即可將需要切除的臟器整塊切除,仔細止血[圖4 ⑺]。

4.消化道重建 切除後,胃腸道4個殘端需要作胰空腸吻合、膽總管空腸吻合和胃空腸吻合等手術修復[圖5]。

⑴胰空腸吻合:胰頭部癌根治術的重要環節是將胰管再植入腸道。胰腺殘端的胰管與空腸吻合的方法有端端和端側吻合兩種,即child和whipple法。本文側重介紹child法。

行端端吻合時,先將空腸遠端經橫結腸系膜切口向上提出,在距空腸斷端1cm處,將空腸後壁漿肌層與胰腺距其殘端1cm處,將空腸後壁漿肌層與胰腺距其殘端1cm處的後壁包膜用1-0號絲線間斷縫合固定,再將腸壁全層與胰腺組織間斷縫合一圈。最後,將空腸前壁漿肌層與胰前壁包膜行間斷縫合,使胰腺套入空腸1cm左右即可[圖6]。

⑵膽總管空腸吻合:因膽總管多已擴張,採取端側吻合,縫合操作不難。在距空腸斷端5~10cm處選定吻合部位,切除膽總管殘端鉗夾過的部分,用1-0號絲線先間斷縫合空腸後壁與膽總管殘端後壁的漿肌層,切開空腸,全層間斷內翻縫合吻合口一圈。最後,間斷縫合吻合口前壁漿肌層[圖7]。單層間斷縫合,效果亦很滿意。

⑶胃空腸吻合:在距膽總管吻合口以遠約20cm處作結腸前空腸近端對胃小彎的胃空腸吻合。先將胃斷端與空腸行端側吻合(操作方法按畢羅Ⅱ式全口吻合)。最後,將結腸系膜裂孔閉合[圖8]。

5.引流、縫合 用手在腸管外將胃管推入遠段空腸,備術後減壓。於胰空腸吻合口後側置負壓引流或菸捲式引流,繞過膽總管吻合口後側,自腹壁另作小切口引出。最後,逐層縫合腹壁。對年邁體弱的病人應加用減張縫合。對膽總管置t形管引流及胰管置支托膠管在child術式中不一定常規套用,因為它的胰漏發生率很少。如採用whipple術式則應置放支托導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