胥叔平

胥叔平是個刻字的工人,幾十年來他獻身於刻字、刻畫的工作上,只要經過他鐵筆刻畫過的作品,那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成品。 他使很多藝術家驚奇,認為是成都市自有刻字以來,他的手藝當居第一。 我認識胥叔平,是在抗戰初四川漫畫社成立的時候。

生平

四川省鹽亭縣人,生於光緒末年,著名木刻藝術家,篆刻家。1946年9月出版的《阿Q正傳插畫》,丁聰作插圖二十四幅,為丁聰插畫執刀的就是胥叔平。換一個角度講,這本小書是丁胥合作的結晶―――丁聰原創,胥叔平手刻。由於當時大後方物資極度匱乏,插畫只有用木刻之法印製,也正是由於這一特殊的歷史原因,造就了“可說是《阿Q正傳》插畫的善本”,“也是抗戰到第七個年頭藝術書刊中的一顆燦星”(黃苗子語)。胥叔平刀法嫻熟,鬼斧神工,他的工具就是一把刻字刀,卻能將最複雜的乃至銅板上的網點、暗影,不走樣地刻出來,忠實地傳達出原作的神韻,不爽毫釐。有人稱譽《阿Q正傳插畫》是胥叔平手工業創作的珍品。
我保存胥叔平一方小印
胥叔平是個刻字的工人,幾十年來他獻身於刻字、刻畫的工作上,只要經過他鐵筆刻畫過的作品,那就是一件完美的藝術成品。他使很多藝術家驚奇,認為是成都市自有刻字以來,他的手藝當居第一。丁聰就不止一次對我說:“你們四川的胥叔平值得寫一寫!” 成都人喊刻字的叫“刻字匠”,可對於胥叔平,誰也不會把“匠”字加在他的頭上,人們都是以絕頂天才、刻苦工作的藝術家去看待他,尊敬他。 我認識胥叔平,是在抗戰初四川漫畫社成立的時候。“川漫”是由成都一些藝術家為了神聖的抗戰集合起來的團體,發起人有張漾兮、謝趣生、苗�然、洪毅然、巫懷毅、樂以鈞、梁正宇、車輻、龔敬威等。常常聽到他們說胥叔平,還有很多畫稿要找他刻,便認識他了。人很和藹、說話有點口遲、輕言細語,體形單薄瘦削,有點木訥,那時候他的頭髮已成了草上霜,白過大半了。 他的老家在川北鹽亭縣(與成都名漫畫家謝趣生同鄉),一九一三年來到成都,拜他的麼叔為師,作刻字學徒,苦學三年,打下了良好的刻字基矗後入聚昌印刷公司,做了三年工人,能在木釘子上不先寫字底子刻老五號和新五號字,爭取了排印的時間不說,且刻得非常之準確,與銅鑄字型一模一樣。後來教會辦的華英書局,從美國寄來的《聖經》插圖、用鋼筆畫的、或銅蝕版、鋅版制就的作品,他都能照刻不誤,絲毫不走樣,最令人佩服的是保持原作精神,再現鋼筆畫的筆趣。可以這樣說,他不是在複製,簡直是在創作。正因為如此,當時成都幾家大印刷廠局,都爭聘他,直到抗戰後,物價飛漲,生活艱難,他才在布后街口開設了白鷗室刻字鋪,刻過丁聰所作《阿Q正傳》畫集,張漾兮、謝趣生、高龍生、汪子美等藝術家的作品也常請他的刀筆動起舞來,發出光彩,他自己選了套色版雲箋六十多種,三色版以上的套色,直追魯迅先生的《北平箋譜》,成都詰嬸家的套色箋譜。除了這些古色古香作品外,他還翻刻了柯勒惠支諸大家作品,雖為複製,卻保存了原作精髓。 他是成都報紙上刻木刻漫畫的開山祖師,那時候成都製版條件不夠,畫家們作的畫面較小的漫畫來請他刻,他運用鐵筆成就了濫銅版的代替品,並可以在木板上面加刻鋅銅版的網模,與濫銅版的網模無異。 他刻鋼筆、毛筆的字與畫一絲兒不走樣不算稀奇,最精妙是可以按照原作縮成制鋅版的小尺寸同樣刻出,印在紙上,而使你無法分辨出木刻與鋅版。更有驚人的手藝,他能在一方木頭上運用鐵筆自如。真是藝無止境。後來他為鐫章,在金石方面下工夫了。他在白鷗室的小壁上寫出魯迅先生的“治印始於周秦,入漢彌盛,以漢法治印猝然藝術之正宗”。他以漢法治印,深受文藝界歡迎。我就在此時,得了他一方“車輻”小櫻不久,他因身體衰弱故去了,我卻保存到今天。
二○○六年八一節 車輻,一九一四年生。一九三六年創辦《四川風景》,又在《民聲報》、《星芒報》、《四川日報》擔任記者。抗戰期間加入成都青年記者協會,創辦《四川漫畫》,曾任《華西晚報》採訪部主任。一九四二年起在四川藝專、岷雲藝專執教。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在四川省文聯任職,長期從事文藝活動,致力於戲曲藝術理論研究與表演實踐,獨創揚琴“車腔”。擅長美食文化研究。主要作品有《四川皮影》、《李德才的揚琴藝術》、《竹琴家賈樹三唱腔藝術》、《車輻散雜文集》、《採訪人生――車輻文集》、《錦城舊事》、《川菜雜談》、《車輻敘舊》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