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簡歷
胡靈太后,安定臨涇(今甘肅鎮原縣東南)人,是北魏晚期政治舞台上頗具影響的人物。她“臨朝聽政”達十三年之久,“位總機要,手握王爵”在北魏晚期的政治生活中扮演過極為重要的角色。她大力推行佛教,使北魏晚期佛教盛極一時,洛陽龍門石窟的建設也於她統治時期達到高潮,其故鄉甘肅隴東,也在她的支持下興建了許多石窟。
胡靈太后之崇佛
宣武帝時,胡氏即以生太子元詡(魏孝明帝,515~528年在位)而進為充華嬪。其地位雖不高,但深受皇帝寵愛,作為皇太子的生母,身份自然非同一般。在宣武帝去世,子元詡登極之初,便被尊為皇太妃,進而再尊為皇太后,地位猛升。“臨朝聽政,猶稱殿下,下令行事。後改令稱詔,群臣上書曰陛下,自稱曰朕……親覽萬機,手筆決斷。”
胡靈太后家族素崇佛教,各種史乘不乏記載。如其父胡國珍兄胡真生有四男,其中,一男名僧洗,另一男名虔字僧敬。不難看出其敬佛心態。胡國珍的妹妹曾出家為尼,好談佛事,精通佛理,是洛陽城內著名的尼姑,常出入禁中,為皇后、嬪妃及公主、貴夫人等講經布法。天長日久,耳濡目染,胡靈太后漸漸喜愛上了佛理,成為一名虔誠的佛教徒。胡國珍,“年雖篤老,而雅敬佛法時事潔齋,自強禮拜。”故其去世時,胡靈太后下詔自始薨至七七,皆為設千僧齋,令七人出家;百日設萬人齋,二七人出家。《魏書·胡國珍傳》、《洛陽伽藍記》中對胡靈太后崇佛及其為父母立寺祈福事的記載更是不一而足。
胡靈太后一生尊崇佛教,在其執政之初,即以於洛陽大興佛事為務,在北距宮城前門僅一里之隔的中心地帶修建了規模宏大的永寧寺。開工之日,胡靈太后親率文武群臣“表基立剎”,表現了她對修造該寺的極為重視。
從有關資料的記載可以知道,在永寧寺的周圍築有圍牆,牆上有木椽,椽上有瓦覆蓋,這和當時皇宮的宮牆完全一樣。寺院的東、西、南、北四面各有廟門一座。永寧寺的範圍比今天的白馬寺還要大三分之二以上,內有僧房樓觀達一千多間。在寺院中心建有極為輝煌壯觀的9級木塔,均用木製,高90丈,佛塔上有柱,高10丈,共100丈。要比舉世聞名的山西應縣木塔高出一倍。上有金寶瓶,能容25石。寶瓶下有承露盤30重,周圍懸有金鈴鐸,大小如罈子,上下共有120個。規模如此宏大的寺廟,如此高大的木塔,在我國古代建築史上都是絕無僅有的。
此外,她還主持建造了景明寺七級佛圖、沖覺寺五級佛圖等。為了弘揚佛法,她又於神龜元年(518)派遣崇立寺沙門惠生、敦煌人宋雲入印度求取真經。正光元年(522)冬,還京師,得經論117部,行於世。
太后如此篤信佛法,“上有好者,下必甚焉”,一時間,京城內外,全國各地,遍地修建寺院,善男信女紛紛出嫁為僧為尼。據統計,北魏肅宗神龜元年(518),洛陽城內有佛寺500所[13];到孝武帝永熙三年(534),竟激增到1367所。[14]16年間,僧寺增加,超過一倍,可見當時佛教泛濫之狀。各州郡佛寺,更是遍地開花,此時已有30000多所,僧尼達200萬人。胡靈太后之佞佛,引起了許多有識之士的恐慌與不安,紛紛向其諫言,俾便認清大興佛法之危害。如延昌末年(515),主簿李瑒就曾上書陳言當時“民多絕戶而為沙門”之情狀,並措辭激烈地斥佛教為“鬼教”,激怒了沙門統僧暹等,哭訴於太后,罰瑒金一兩。神龜二年(519)八月,胡靈太后率群臣臨幸永寧寺,興致很高,親自登上九層佛圖。回朝後,催光上《諫靈太后登永寧寺九層佛圖表》,諫太后身為人主,不可輕舉妄動,否則上行下效,無法制止。九月,胡靈太后臨幸嵩岳,催光又上表諫之,規其不可擾民。張普惠也上書諫胡靈太后不可過於崇信佛教,不可臨幸京師近郊佛廟。對胡靈太后大興佛寺事,李崇上《滅佛寺功材以修學校表》,建議“罷尚方雕靡之作,頗省永寧土木之工,並減瑤光瓦材之力,兼分石窟鐫琢之勞,及諸事役非急者。”以其資來興辦學校。司空公、尚書令、任城王元澄也上奏稱:“今之僧寺,無處不有。或比滿城邑之中,或連溢屠沽之肆,或三五少僧共為一寺。”“侵奪民田,廣占田宅。”應加以限制。對於這些諫言,胡靈太后雖然準奏,但佛教泛濫現象並未因此而減。到北魏末年,所在編戶之民相與入道,假借沙門,逃避調役,猥濫之極,自中國有佛法以來,未曾有過。這就與當政的胡太后篤信佛法,提倡佛教,大興寺廟分不開的。胡太后從內心深處便不想禁止佛法的繁盛,故雖屢下詔令,仍無改觀。
胡靈太后與龍門石窟的建設
胡氏家族還在洛陽的龍門石窟中大興法事,開鑿石窟,在古陽洞南壁(正光三年,522)、西山老龍窩(正光五年,524)、西山蓮花洞北壁(孝昌元年,525)和西山火燒洞(年代不詳)中迄今都還可見到與胡靈太后及其家族有關的題記,惜尚未引起學界應有的注意。今移錄如下:
龍門石窟古陽洞南壁造像記正光三年九月九日,比丘
慧暢仰為皇帝、太后、師
僧、父母、兄弟、姊妹一切眾生,
敬造彌勒一鋪,悉 皆同時成佛。
(今殘,題記框高46厘米,寬17厘米)
中明寺比丘尼道揚、道積、道保,
依方峙行道願造賢劫千
佛,但願司空皇甫度及陳夫、
太后過往
胡靈太后真實姓名不詳,有些資料里稱,她名叫胡充華,這是不正確的,充華,是北魏宮廷命婦的封號職位的一種,說的是她在產下肅宗孝明皇帝元翊時,她的在宮內的品秩就是“充華”。“充華”在北魏時是很低品序的宮婦,能陪皇帝睡覺但地位低下,若是在普通大戶人家,也就相當於同房丫頭那種級別。
她的姑姑是個尼姑,經常出入宮廷,和后妃關係良好。她這個姑姑很有心計,經常在宮裡誇讚她的侄女美若天仙,後來這些話傳到當時的宣武帝耳中。宣武帝好奇,就命當時的的胡氏入宮見面,見面後發現,雖然容貌清秀,但頂多算中上人之姿。皇帝很失望,但看過了胡氏,只好把她納入了後宮,成為一個沒有品序的宮婦。
當時北魏有一則很殘忍的祖訓,任何皇子如果成為儲君就必須殺死他的生母,以至於所有宮婦從皇后到宮女都設法避孕,以至於宣武帝高齡無後。其實先前有個妃子生了皇子,但由於與當時的皇后高氏不睦,孩子沒長大就被高皇后害死了,以至於其他嬪妃更不敢生孩子了。胡氏那時起就懷有野心,所有后妃都不肯生養,她卻積極宣稱自己希望生下皇子,延續社稷,即使為此而死也甘心。
後來她果然懷孕了,其他嬪妃都勸她打掉,她就是不肯。宣武皇帝非常感動於是對她的身份一提再提,最終成了正式的妃子。臨盆之後,皇帝居然破例不肯殺她。
高皇后善妒,對此非常不滿,以祖訓逼迫皇帝殺胡氏,還準備擅自動手,宣武帝早對她有防備,而且對她可能曾經害死過一個皇儲非常不滿,就命人把胡氏秘密保護起來,把新生的皇子元翊隔離養育,不準高皇后和其他任何嬪妃接觸。這種危險的局面維持了很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