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同味道

《胡同味道》是2011年8月1日中國華僑出版社出版的一本圖書,作者是劉一達。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胡同味道

味道在老槐樹的濃陰里,味道在老牆皮的縫隙間。

胡同味道是帶著暖意的溫情。

別跟老胡同過不去。

灰磚灰瓦的胡同與紅牆黃瓦的宮殿交輝互映,

四合院裡的天棚魚缸石榴樹沾著皇氣。

記憶的光影,歷史的風塵,歲月的篇章,夕陽下的惆悵,帶著淚水的微笑。

恢宏而大氣,綿長而幽深,凝重而雋永。

胡同味道,耐人咂摸,回味無窮。

作者簡介

劉一達,筆名達城、如一。現供職於北京晚報,資深記者,中國作家|辦會會員、北京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北京作家協會理事、北京新聞工作者協會理事、北京讀書形象大使。曾榮獲首屆全國“百佳”新聞工作者和全國“報刊之星”稱號。從1980年起開始文學創作。迄今已出版長篇小說,紀實文學50多部。作品多次獲獎。劉一達的創作已形成了自己獨有的“京味兒”風格,深受讀者喜愛。代表作品:《人蟲兒》、《百年德性》、《胡同根兒》、《故都子民》、《大酒缸》、《頭火》、《北京爺》、《畫蟲兒》、《壇根兒》、《門臉兒》、《爺是玩家》等。其中《人蟲兒》、《百年德性》、《胡同根兒》、《故都子民》等被改編為電視連續劇播出。《人蟲兒》、《故都子民》等被譯成日文,在日本出版發行。

目錄

第一輯 大都遺韻

◎胡同味道

◎北京的區界

◎白塔

◎北京的橋

◎老字號

◎北京話

第二輯 雅俗風情

◎花店

◎園林

◎廟會

◎花會

◎八月十五

爺文化與閒文化

第三輯 城南薰風

.............

試讀章節

第一輯 大都遺韻

胡同味道

我一直以為,胡同是北京這座城市的專有名詞,這不但因為“胡同”一詞,最早出現在元代與北京有關的戲劇中,而且胡同也是北京地名的代表。

當然最主要的是,胡同的發音必須要有兒化韻,正確的讀法是“胡同兒”, (音應讀成“痛”)聽著那么圓潤、柔美、疏朗、順口。

您別看北京人說“胡同兒”(胡痛)那么自然順口,其他地方的人卻說不上來。比如廣州人或上海人在說胡同這個詞的時候,一準會把“同兒”(“痛”),說成同志的“同”。一旦“同兒”(“痛”)說成了“同”,胡同本身的味道就沒了。

河北的保定地區以及山東的魯北一帶的人,說話的口語中也帶兒化韻,但在說到“胡同兒”時,“同兒”的發音是往上挑的,跟北京人嘴裡的“胡同兒”也差著意思。

說胡同是北京所“獨有”,並不貼切,因為北方的許多城市也有胡同的地名。但是就地名而言,全國沒有哪座城市,叫胡同的街巷超過北京的,而且那些城市以胡同來命名街道,也是從首都“照搬”過去的。當然儘管他們也叫胡同,卻發不出“胡同兒”的音來。

我曾在一篇介紹北京胡同的文章中,寫過一句話:胡同是北京人的根兒,四合院是北京城的魂兒。

這話說得是不是有些重了呢?我想凡是在北京胡同生活過的人,都會認同我的觀點。凡是在胡同里生活過的人,不能不對胡同產生一種情懷。這種情懷往往是揮之不去的。

遠了不說,三十多年前吧,70%以上的北京人是在胡同生活的。雖說有些人是在樓房裡長大的,但那會兒許多樓房也在胡同里。

應該說,四十歲以上的北京人對胡同的感情,猶如農民對土地的感情。因為胡同是北京人“生於斯長於斯”的根兒呀!

老舍先生是地道的北京人,當然也是在北京的胡同長大的。1936年,他在山東濟南教書。身處戰亂之中,他十分懷念故土,寫下了《想北平》這篇散文。

……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