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肺麴黴菌病(pulmonary aspergillosis)主要由煙麴黴引起。在真菌性肺炎中居第二位,僅次於白色念珠菌肺炎。曲菌(as-pergillus)為非二性形態的絲狀真菌,真菌表面被色素,顯微鏡下可見菌絲和芽孢。
曲菌廣泛存在於自然界。易於生存和傳播的三個主要因素是:①代謝需要簡單,腐生質為其生長的最好土壤。從腐爛的植物中如種子、草地、樹葉均可分離出曲菌;②在代謝過程中承受溫度、濕度等環境條件能力強;③在空氣中廣泛分布,每一個曲菌以數千個孢子飄散在空氣中,造成空氣中曲菌大量污染,較易吸入呼吸道。大量吸入可引起急性氣管一支氣管炎或肺炎。
曲菌屬於條件致病菌,常見有煙曲菌、黃曲菌、土曲菌等。其中寄生於人呼吸道的多為煙曲菌,並產生毒素。
病理
病理表現以廣泛支氣管炎、細支氣管炎和肺組織的炎症、糜爛、潰瘍和組織壞死為特徵。發芽孢子的菌絲侵襲支氣管內膜,引起壞死性支氣管肺炎。肺血管被侵襲後出現:①血栓形成、栓塞或梗死伴組織壞死;②血管破壞引起咯血;③病灶廣泛擴散,侵襲心、腦、腎和脾。有時肺外病灶可血行播散至肺。
診斷
臨床表現臨床上主要有三種類型:①侵襲性麴黴病是最常見的類型,也是最嚴重的類型。主要症狀為乾咳、胸痛,或有咯血,病變嚴重時可有喘氣、呼吸困難,甚至呼吸衰竭,部分患者可出現中樞神經系統感染症狀。②麴黴腫又稱麴黴球,常繼發於支氣管囊腫、支氣管擴張、肺膿腫和肺結核空洞。主要表現為反覆咯血,甚至大咯血,或伴有刺激性乾咳。③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多是由煙曲菌引起的氣道高反應性疾病。主要表現為突然出現哮喘樣發作症狀,一般平喘藥無效。
X線檢查侵襲性麴黴病胸片表現為以胸膜為基底的多發性的楔形陰影或空洞;胸局限性肺不張,肺體積縮小,胸部CT早期有暈輪征,即結節影周圍環繞低密度影,後期為新月體徵;麴黴腫的胸片主要表現為原有的慢性空洞內有一團塊影,隨體位改變而在空腔中移動;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的胸片主要表現為上葉短暫性實變或不張,可發生於雙側,中央支氣管囊狀擴張及壁增厚徵象,如“戒指征”和“軌道征”。
特殊檢查組織培養及組織病理學檢查可確診。血清麴黴抗體測定和血、尿、腦積液及肺泡灌洗液麴黴菌半乳甘露聚糖測定和。PCR測定血中麴黴DNA可協助本病的診斷。支氣管肺泡灌洗液塗片、培養和(或)抗原測定對於免疫抑制宿主侵襲性麴黴病有很好的特異性陽性預測值。
鑑別診斷需與肺部細菌性肺炎相鑑別。
治療
一般治療注意保暖,及時糾正水、電解質和酸鹼失衡。對於發熱、喘息、呼吸困難應給予對症治療。
抗菌藥物治療侵襲性麴黴病首選兩性黴素B,劑量為1~1.5mg/(㎏?d)。如不能耐受,首次從小劑量開始,每日0.1mg/kg溶於5%葡萄糖中緩慢避光靜脈滴注,逐日增加5~10mg,至最大耐受劑量後維持治療。對有腎功能損害者可用兩性黴素B脂質複合體,劑量為5mg/(㎏?d);或氟胞嘧啶,50~150mg/(㎏?d),分3次口服,連續1~3個月;或伊曲康唑(斯皮仁諾),靜脈劑量為第1、2天每12h 1次,每次200mg,約1h靜脈滴注完畢,以後每日200mg。
對症治療大咯血時如有條件可行手術治療或支氣管動脈栓塞。急性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者時需加用糖皮質激素,可用潑尼松0.5mg、1周后改為隔日1次。慢性變應性支氣管肺麴黴菌病者激素用量為7.5~l0mg/d,並可合併使用&受體激動劑或吸人糖皮質激素。
基礎疾病治療視個體基礎疾病而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