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因
全骺分離常見為伸展尺偏型。由間接外力引起。多為摔倒時,患臂伸展位撐地。與此同時,軀幹向患側旋轉,肘關節過伸,身體重心落於患臂結果肘部承受一強烈內旋(實際上是上臂外旋)、內翻與過伸應力。兒童骺板強度較關節囊韌帶弱,因而容易發生全骺分離,而非肘關節脫位。
屈曲型全骺分離較為少見。在屈肘位外力撞擊鷹嘴再傳向髁部造成。此型損傷,多發生於較大兒童,可能與骺板方向改變有關(傾斜度增加)。
臨床表現
本病典型表現為分離的肱骨遠端連同尺橈骨一併向後、內側移位,而外髁骨骺與橈骨近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係。若肱骨外髁骨骺尚未骨化,容易與肘關節脫位相混淆,移位輕度者,應攝健側X線片進行對比。肱骨外髁骨化後,其X線影像是診斷依據,其X線特點如下:
⑴肱橈關節正常,肘關節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
⑵尺橈關係不變,即上尺橈關係正常。
⑶肱骨與尺橈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橈骨帶一乾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後上方。
檢查診斷
檢查:
本病最常見的檢查方法為X線檢查,也是本病的診斷依據,其X線特點如下:
⑴肱橈關節正常,肘關節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
⑵尺橈關係不變,即上尺橈關係正常。
⑶肱骨與尺橈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橈骨帶一乾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後上方。
診斷:
其典型表現為分離的肱骨遠端連同尺橈骨一併向後、內側移位,而外髁骨骺與橈骨近端始終保持良好的對位關係。若肱骨外髁骨骺尚未骨化 容易與肘關節脫位相混淆,移位輕度者,應攝健側X線片進行對比。肱骨外髁骨化後,其X線影像是診斷依據,其X線特點如下:
⑴肱橈關節正常,肘關節正位及側位片均顯示橈骨縱軸通過肱骨小頭。
⑵尺橈關係不變,即上尺橈關係正常。
⑶肱骨與尺橈骨排列失常,往往是尺橈骨帶一乾骺端骨折片或肱骨外髁移向後上方。
鑑別診斷:
1.如肱骨外髁未骨化,X線表現與全骺分離鑑別困難。發病年齡與移位方向可作參考。肘關節常見為外側脫位,全骺分離遠段往往內移 根據整復過程中的“手感”有助於鑑別診斷。肱骨外髁已骨化後,其X線影像可作為診斷依據
2.肱骨外髁骨骺分離(或稱外髁骨折)。壓痛限局於關節外側 有時可觸到外髁異常活動。X線攝片,肱骨幹與尺橈骨對線關係正常而肱骨外髁向外側移位。
3.外髁骨折合併肘關節脫位。極少見。偶見於學齡後的兒童。臨床表現兼有外髁骨折與肘關節脫位的特徵。如肱骨外髁與橈骨近端對位,多為全骺分離。
治療方法
治療方法基本上與肱骨髁上骨折相同。一般常規做閉合復位外固定。在手法牽引下,先整復側方移位,後整復前後移位。屈肘60~90度位固定三周。外固定不易防止骨折再移位繼發肘內翻。故有人主張早期改為伸直位。局部小夾板固定輔以牽引治療,效果較好。也有人行閉合復位後通過皮膚鑽入較細的鋼針固定。開放骨折在清創後,用較細鋼針固定。陳舊骨折,一般不做特殊處理,繼發畸形者待發育成熟後做截骨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