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特山

陸戰突擊隊,他們的任務是攻下稱為兩姊妹(TwoSisters)的地區。 坦克,它們皆為第二傘兵團作戰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第二傘兵團的A和B連現在已到達無線電山脈,而該營的夜間攻占也順利的終結。

蒙古聖山——肯特山

肯特山(蒙古語:Хэнтий нуруу)。位於蒙古國北部中央省和肯特省,蒙古聖山。肯特山就是不兒罕山。不兒罕山是蒙古帝國的發源地。根據《蒙古秘史》,成吉思汗葬於肯特山起輦谷,中國漢代稱狼居胥山。西漢漢武帝元狩四年(前119年),大將霍去病曾追殺匈奴至狼居胥山,並封狼居胥山以祭天,祭地禪禮於姑衍山舉行,史稱“封狼居胥山”,有可能是“狼居穴”的誤讀,是狼族的老巢,禪於姑衍,登臨翰海,執鹵(虜)獲醜七萬有四百四十三級”。
從漢朝大將軍在此封禪祭拜戰神的行為來推斷,此地應是戰神的地盤,虛擬升騰,將才輩出。按《山經》所述的龍脈走勢,此地應是北出華夏的兌龍山脈和東奔華夏的震龍山脈的交尾之處,同時具備兩條龍脈的血性和衝動,一旦有真龍出,注定要完成驚天動地的偉業。《山經》說這裡的每條山脈延綿不絕,一直深入沙漠瀚海北面,氣勢磅礴,風俗粗獷,性格硬朗。
成吉思汗的先輩時代感染環境靈氣,其父也速該死後葬於此山。成吉思汗本人亦多次受此山蔭輔,躲過大劫,他終生酷愛此山,每逢重大事件,必進山朝拜長生天,獲得內心平靜,同時獲得解決問題的最佳思路。若歷史學界推測正確,成吉思汗也應葬於此山附近。

馬島戰爭經典戰役——肯特山之戰

1982年馬島戰爭期間,於6月13至14日由傘兵團(第二傘兵團)第二營對無線電山脈所展開的營攻擊,是一次顯示具有高難度訓練、高適應性和經驗豐富的步兵單位作戰的極佳典範。 這次作戰特別的重要,因為第二傘兵團是福克蘭戰役中唯一做過兩次以營為單位攻擊的營,因此他們也是唯一能將所學的課程付諸實行的營,對他們來說這課程乃是5月28日於鵝綠所付出的極高代價。
6月11日第二傘兵團由直升機從南部海岸的菲茨羅伊(Fitzrov)運送至肯特山(MountKent)西麓之進入區。23點該營出發行軍至肯特山北邊小山丘上的集合區,準備支援正在攻擊隆登山(Mount Longdon)的第3傘兵團或第45皇家海軍陸戰突擊隊,他們的任務是攻下稱為兩姊妹(TwoSisters)的地區。這兩者的攻擊皆十分成功,確立了第3傘兵團、第45突擊隊和第42突擊隊的聲譽。6月12日,第二傘兵團往前推進了大約15km,沿著隆登山的西北方邊緣,前進到一個陡峭懸崖下風處之集結區,此處可提供一些掩護以免遭受可敬的阿根廷炮兵零星的炮轟。該營如往常一樣挖掘戰壕時,在中午時分收到在晚間展開攻擊無線電山脈的命令,但這項命令隨後被延至第二天晚間。6月13日一架天鷹(Sky—hawk)攻擊機從西方低飛而來。密集的地面炮火使攻擊機無法發生作用,但是許多準備好的下一波營作戰行動卻遭到延誤,尤其是炮火和迫擊炮之目標標定。在鵝綠第二傘兵團受到很少的火力支援,但這次戰役他們直接獲得兩個營的一O五輕炮兵的支援,第二和第三傘兵團的追擊炮在海軍艦艇射程內的炮火支援,以及該營自身的機槍及米蘭反坦克飛彈排。最後,但並非最不重要的,是藍衫軍和皇家部隊的2輛彎刀式(Scimitar,1X30mm加農炮)和2輛天蠍式(Scorpion,1x76mm炮)輕坦克,它們皆為第二傘兵團作戰計畫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該營最後於入夜前出發(當地時間20點30分)。當他們到達集結地點(FUP)時,部隊便分散成作戰隊形,指揮官卻收到一個令人憂慮的報告:情報剛剛才發現A和B連之目標區前方有一處布雷區。然而在這種情況下,他們別無選擇地只有繼續前進。炮援首先於6月14日零點15分開始射擊,D連於零點45分越過攻擊發起點。D連在遭受極少的阻礙後抵達它的第一目標區,發現敵人已經撤退,只留下幾具屍體於他們的狹長戰壕內。當D連重新整隊時,敵軍155mm空炸式射擊開始落在他們的位置,殘餘的阿根廷炮兵作出有效且快速的攻擊。同時A和B連開始了他們的前進,B連隨即穿過那處最近才由情報所泄漏的布雷區。
從少數的戰壕處傳來一些零星的射擊,但很快便安靜下來,在這種戰況下有17名士兵被俘及多人陣亡——殘存的則已逃散。從數架無線電(仍繼續開著)、電話和一堆電纜可推測出這位置還包括營指揮中心。再次的,當A和B連開始挖戰壕時,一場準確且十分密集的敵軍炮擊又開始了,而且實際上持續了大約9個小時。
在A和B連成功之後,D連越過其位於主山脈右側底端的第二道攻擊發起線,而輕坦克和機關槍皆移至側翼以作為掩護火力。山脈中央頂峰本身就是不連續的,每個段落長度大約是300m。第一要點在毫無抵抗的情況下取得,之後因炮兵要為下個階段重新校正目標,因此造成一些延誤。在校正期間第二要點是要將輕坦克、機關槍和米蘭飛彈置於直接射擊的炮兵的猛烈炮火下!
當攻擊就要展開時,指揮官才收到一個新的情報,在山脈另一個底端的敵軍不是一個連,而是兩個連!在這種戰況下,傘兵們的表現幾乎不像阿根廷士兵印象中那么崇高,最後戰鬥中的前幾分鐘,D連確實在敵人意外勇猛的反擊下受到一些損傷,同時撤向一處掩體。當傘兵們源源不斷地進入這個位置時,敵軍卻突然崩潰和逃離,並受到英國天蠍式和彎刀式坦克機槍持續不斷的攻擊,同時遭到振奮的傘兵們追擊。
當D連開始重整部隊時,他們又遭到炮襲,小口徑武器攻擊來自於倒塌山(tumbledown Moun—rain)和威廉山(Mount William)南麓,在那裡有尚未被虜獲的第五步兵旅。敵軍於黑暗中在山脈下嘗試重組,並前往南方的憂鬱溪(Moody Brook)地區。黎明時一場與其說是勇敢,還不如說是有些悲慘的逆襲從憂鬱溪地區展開,看起來似乎有種決戰的樣子。在彈如雨下的炮兵、小型武器和機關槍火力下,敵軍在數分鐘內消失不見。對許多阿根廷人而言這似乎是戰爭結束的訊號。隨後不久,數目不斷增加之沮喪和幻滅的阿恨廷士兵源源不絕的由威廉山、倒塌山和工兵山(sapper,Hill)中湧出至斯坦利港(Port Stanley),尋求明顯的(但非常短暫的)庇護所。第二傘兵團的A和B連現在已到達無線電山脈,而該營的夜間攻占也順利的終結。傘兵們陣亡3人,11人受傷。缺乏時間和機會占計算阿根廷的傷亡,但是據估計,原本的人數大約達500人,約有100人以上被殺、17名遭俘,而其餘則已流散。
攻占無線電山脈說明此役是由一個標準的一流單位所完成。在這次夜間戰役中它徹底的擊敗一支軍力相當、準備完善和挖好戰壕,且占有優勢地形的部隊。第二傘兵團已超越稍早於此次戰鬥之鵝綠戰役的慘痛創傷,而且吸取到極佳的教訓。他們也證明了傘兵單位沒有“持續火力”的論述是謊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