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熱者色蒼而爪枯。又曰∶肝藏血,血有餘則怒,不足則恐。又曰∶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腹內痛,心中不便,肩項身熱,破脫肉,目眶陷,真髒見,目不見人立死,其見人者,至其所不勝之時,則死。(注曰∶此肝之藏也。所不勝之時,謂庚辛之日也。)《入門》曰∶人動則血運於諸經,靜則血歸於肝臟,肝主血海故也。經曰∶病在肝,愈於愈,夏不愈,甚於秋,秋不死,持於冬,起於春。又曰∶肝病者,愈在丙丁,丙丁不愈,加於庚辛,庚辛不死,持於壬癸,起於甲乙。又曰∶肝病者,平朝慧,下晡甚,夜半靜。又曰∶肝苦急,急食甘以緩之,甘草;宜食粳米、牛肉、棗葵。(注曰∶肝苦急,是其氣有餘也。肝欲散,急食辛以散之,川芎;肝虛以生薑、陳皮之類補之。)肝絕候。《靈樞》曰∶足厥陰氣絕,則筋絕。厥陰者,肝脈也。肝者,筋之合也。筋者聚於陰器,而絡於舌本也。故脈不榮則筋急,筋急則引舌與卵,故唇青舌卷卵縮,則筋先死,庚日篤,辛日死。又曰∶厥陰終者,中熱嗌乾,善尿,心煩甚,則舌卷卵上縮而終矣。
相關詞條
-
消癉
消癉,是一種疾病名。出自《靈樞·五變》、《素問·通評虛實論》等篇,是一種高消耗疾病。
消癉簡介 文獻論述 後世醫家論述 文獻記載 -
食管癉
食管癉又名反流性食管炎,是因為胃內容物反流至食管引起,俗稱“燒心病”,因為正常情況下胃酸只存在於胃中,當反流人食管時灼燒或刺激食管而產生“燒心感”。常常...
概述 症狀 診斷要點 鑑別診斷 併發症診斷 -
膽癉
中醫學術語,古病名。最早出自於《黃帝內經奇病論篇第四十七》。帝曰:人有病頭痛以數歲不已,此安得之?名為何病?岐伯曰:當有所犯大寒,內至骨髓,髓者以腦為主...
歷史沿革 名詞解釋 與西醫病名的關係 病因 病機 -
胃癉
胃癉,一種疾病,出自《素問·平人氣象論篇》,相當於西醫學所說急性胃炎。
簡介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 -
肝癰
肝癰是因邪熱蟲毒等淤積於肝,致氣血腐敗,釀成癰膿。以急起發熱,右脅痛,右脅下腫塊等為主要表現的內臟癰病類疾病。本病主要指西醫學所說的肝膿腫,急性梗阻性化...
解釋 出處 診斷依據 鑑別診斷 辨證論治 -
《張畹香醫案》
黃其意首存津液也。此症病中經,至未經通走,故致肝熱而作驚多怒,湯中有白薇...半)以運濕舒肝,以素體有濕多郁也。 大便以增液而解,可知其沸陰之熱,精液...(一錢半) 溫邪先里解,而後出表,故能出汗且多,是夾濕之體,肌肝尚蒸蒸然...
簡介 卷上內容 卷下內容 -
《糖絡雜病論》
《內經》關於“脾癉”、“消癉”的論述,明確脾癉或消癉即是消渴之前的階段,臨床治療首先將糖尿病分為肥胖型(脾癉)和消瘦型(消癉),總結了不同類型的發展過程,歸納了脾癉和消癉的因、機、證、治,並通過臨床、流調、實驗等著重...
內容簡介 目錄 前言 精彩書摘 -
本藏
脆則苦病消癉易傷。肺端正則和利難傷;肺偏傾則胸偏痛也。肝小則髒安,無脅下...;肝下則逼胃,脅下空,脅下空則易受邪。肝堅則髒安難傷;肝脆則善病消癉易傷...於寒,易恐以言。心堅則髒安守固;心脆則善病消癉熱中。心端正,則和利難傷心...
文章 作者爭議 -
口苦
?岐伯曰:病名曰膽癉 。夫肝者,中之將也,取決於膽,咽為之使。此人者,數...簡介口苦口苦,是指口中有苦味。多見於急性炎症 ,以肝、膽炎症為主,這常...,多有口苦舌燥,飲食無味之證。其病在心脾肝腎,心脾虛 則肝膽邪溢為苦。[1...
簡介 中醫觀點 自我檢查 病因 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