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圓韌帶裂

肝圓韌帶裂

指肝臟面左側的縱溝較窄而深,前部內有肝圓韌帶通過的溝,稱肝圓韌帶裂。該裂內還有左門靜脈、左肝動脈及肝左靜脈。

相關解剖結構

1、肝圓韌帶連於臍與門靜脈左支之間,肝內段行於肝方葉與左葉之間的裂隙內,長5.75±0.99cm,且其近心段內有長2.91±0.62cm的殘腔。靜脈韌帶和肝圓韌帶均附著於門靜脈左支,兩者隔腔相對。在門靜脈左支的腔內,見肝圓韌帶近心端附著處仍有孔道與通至肝圓韌帶內,此腔實為門靜脈左支的分支,並有小支進入肝左葉和方葉,其記憶體在凝血。靜脈韌帶遠心端附著處的管壁上也有一小而淺的凹窩,但不如近心端者明顯。靜脈韌帶和肝圓韌帶均可用2mm的鐵絲使其再通。

2、胚胎早期,左、右臍靜脈經肝的兩側,第5w時肝細胞索增生,肝臟體積增大,臍靜脈在與肝臟接觸時分支進入肝內,並與肝竇相通。隨後,臍靜脈血越來越多地經肝流回心臟。因此,整個右臍靜脈和左臍靜脈的近心段逐漸萎縮消失,只有左臍靜脈遠心段保留並增粗,穿行肝內的血管則擴大形成靜脈導管,使一部分臍靜脈血直接注入到下腔靜脈。在肝門處,靜脈導管、臍靜脈、門靜脈左支交匯形成門靜脈竇,從竇上發出分支入肝左葉。胎兒時期,靜脈導管將一部分臍靜脈血分流至下腔靜脈,其遠心端並與門靜脈相通,出生後1~2w閉合,臍靜脈閉鎖後形成肝圓韌帶。雖然靜脈韌帶和肝圓韌帶兩端已閉合,但其內仍有殘腔存在,且腔壁光滑。臨床上有使臍靜脈再通,用於肝癌化療、門靜脈測壓、修復膽道和替代動脈的報導。因此,若能實現靜脈導管再通,將能實現門腔分流,使肝硬化病人的門靜脈壓力降低,從而預防和治療食管等靜脈曲張,減少或避免消化道大出血的發生;同時,由於靜脈導管連於門靜脈左支與下腔靜脈之間,若在分流時加以適當限制分流道,可以最大限度地保留門靜脈右支和左支入肝的血流量,減少肝性腦病和肝衰竭的發生。

相關臨床技術

經肝圓韌帶實現直接門腔分流的可行性:分析以往門腔分流失敗的原因,一是門靜脈入肝血,特別是來自胰腺的血流喪失,導致肝功能衰竭和肝性腦病的發生;二是分流道閉塞。由於門靜脈在發出左支之後,於左支入肝左葉之前連靜脈導管,因此,若能實現門靜脈高壓患者靜脈導管再通,並放置血管支架加以限制,門靜脈血可經靜脈導管直接分流至下腔靜脈,並可在分流的同時最大限度地保留門靜脈血,特別是來自胰腺的靜脈血入肝的流量,同時因靜脈韌帶內有內皮存在,且其可通過爬行再生,故也可以減少分流道的閉塞。臨床上已有利用臍靜脈再通測量門靜脈壓力和修補膽道,因此,可以於臍部切口經肝圓韌帶至門靜脈左支,然後擴張再通靜脈導管至下腔靜脈,實現門腔分流,但套用於臨床之前尚需進行動物實驗加以證實。

影像學結構

有研究表示,98%肝臟螺旋CT掃描未能顯示出肝圓韌帶或臍門靜脈連線部,或者說當左臍靜脈髒段外徑較細時,CT未能顯示其與周圍肝組織的密度差,也可能是因為通常情況下左臍靜脈管壁塌陷,處於閉合狀態。1.87%肝臟螺旋CT顯示肝圓韌帶或臍門靜脈連線部位於肝左葉內段,為一結節樣低密度影,CT增強顯示可強化(CT值上升5~15Hu),CT表現上易誤認為腫瘤,為肝圓韌帶內的左臍靜脈移位引流,直接終於肝左葉內段,即臍門靜脈連線部位於肝左內葉邊緣。當左臍靜脈兩分支分別終於肝左葉內外段時,即形成對吻樣小結節低密度影。當肝門靜脈高壓時,左臍靜脈重新開放再通時,在門脈期或延遲期即可見到左臍靜脈擴張顯影,並與肝門靜脈左支相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