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應症
1.有嚴重破壞或後遺強直的肘關節結核。2.嚴重疼痛及活動障礙的損傷性關節炎。
3.其他原因如陳舊性肘關節骨折、脫位、化膿性關節炎等所引起的強直。
術前準備
1.肘關節結核應在術前行抗結核藥物治療,化膿性關節炎應在術前給足量的抗生素以預防感染復發。2.術前應對病人說明肘關節切除術及肘關節融合術的利弊,根據病人的職業、願望等,和病人共同慎重選擇手術種類。
麻醉
臂叢麻醉或全麻。手術步驟
1.體位
仰臥位,病側肩部墊高,病肘置胸前。2.切口、顯露
上臂安置充氣止血帶。在肘後作S形切口,其2/3位於肘上。分離出尺神經,範圍宜稍長些,用濕紗布保護拉開。對肌腱攣縮者應作∧形切開,以便延長(見肘關節後側顯露途徑)。3.分離骨端,切除病灶
切開肱三頭肌腱後,即可顯露肘關節的後部。如為肘關節結核,關節囊、滑膜增厚,可先切除後側的關節囊和滑膜,進入關節,將關節腔內肉芽或瘢痕切除。然後在骨膜下剝離顯露肱骨髁部、橈骨頸部、尺骨鷹嘴及冠突。前臂伸肌、屈肌在內外髁部的起點、肘內、外側副韌帶及周圍的軟組織,應一起在骨膜下剝離,保持完整。待完全顯露肘關節兩側後,屈曲肘關節使之脫位,骨膜下剝離肱骨下段前面的肱分肌,分離出整個肱骨下端,然後切除肘關節前方的病理組織。在肘前內側有肱動、靜脈及正中神經,外側有橈神經,應注意避免損傷。4.切除骨端
用線鋸或咬骨鉗切除肱骨內、外上髁平面以下的骨質。在橈骨頭下緣平面切除橈骨、尺骨的上端(使肱、尺兩骨端間距2~3cm),切骨線應與肘關節面平行,為使關節增加穩定度,可保留二側髁部,切骨區呈八形,保留部分鷹嘴圖52- ⑹ ⑺。然後將骨端銼圓,用骨蠟止血。如肘關節強直,可在關節部位先予以切斷,然後按上述步驟分離骨端,切除病灶。或先在肱骨髁部預定切除的平面切斷,逐步屈肘,骨膜下剝離前側肌肉,分離橈、尺骨上端,鋸除肘關節後再將滑膜、瘢痕和病灶組織全部清除。
5.縫合
沖洗傷口後鬆開止血帶,徹底止血,清除碎骨片。橈骨近端套用附近軟組織縫合覆蓋。為維持假關節穩定,保持切骨端間距,可用2支克氏針穿過關節在屈肘位鈄三頭肌腱切開緣或舌形瓣在適當張力下縫合。將尺神經放回原處(如局部瘢痕多,應移置於肘的前內側),然後縫合。術中注意事項
1.尺神經與肘關節關係密切,本手術中切除肘關節的骨質又較多,故宜重視將尺神經在肘關節平面上、下分離足夠的長度,並注意保護,以免損傷。尺神經在尺側屈腕肌近端即分出肌支,難以分離,可以在骨膜下剝離該肌,尺神經即可隨之牽開。對肘關節破壞嚴重有變形者,或有大量瘢痕收縮者,尺神經也隨之變位而粘連緊密,術中應細心分離保護。最好在較高位的肱三頭肌內側緣無粘連處先顯露尺神經,然後向下分離,比較穩妥。2.肘關節切除後的功能恢復與切除範圍及肌肉的緊張度有密切關係,切除過多會發生不穩定關節;切除不足,則活動範圍小,甚至會發生骨性融合而強直。避免這些併發症的要點是:①要根據局部的畸形來決定切除骨質的範圍,不能千篇一律。肘關節屈曲攣縮或強直的骨切除要多些;軟組織瘢痕多的骨質切除也要適當增加。②橈、尺骨要在冠突稍下平面切除,可以增加屈曲活動度(但不要損傷肱肌、肱二頭肌的止點,以免術後屈肘無力)。肱骨上髁的擴張部分應予保留,有利於前臂肌群的起點再附著,以保持側向的穩定性。③肱骨內、外上髁的肌肉起點、韌帶和軟組織,應一起從骨膜下剝離,以保持其解剖整體,當恢復其髁上附著處後,仍可發揮原功能,有利於保持關節穩定。④肘關節切除後的穩定性和活動關節的肌肉(特別是肱三頭肌)的緊張度有關,過松必定發生無力與不穩,過緊則活動限制。因此,肱三頭肌腱的長度需要根據情況作必要的縮短或延長。對前臂肌肉也應保持一定張力,在骨質切除較多的病例,應將兩側髁上的起點適當提高,縫於肱三頭肌腱膜的兩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