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緊張

肌緊張是腹膜刺激徵象之一。對腹膜炎的早期診斷具有重要意義。患者仰臥,頭部稍墊高,下肢微屈,雙手安放於軀幹兩側的床面上,檢查者站在患者右側,將右手平放於患者的腹壁,利用肘、腕帶動右手以滑動方式輕柔地觸診腹壁。正常情況下腹壁柔軟但不鬆弛,有一定的彈性而無抵抗,觸壓患者無痛苦。檢查者如感覺患者全腹局部腹壁緊張或有抵抗感,其阻力超過正常腹壁的緊張度,即腹壁緊張度增高。見於腹腔內炎性病灶及其滲出物、血液、消化液、尿液等刺激腹膜、腹水、腸脹氣、腹腔及盆腔腫瘤、腹壁損傷或病變、腹膜炎、腹膜腫瘤、膈及膈上臟器病變。

定義

例如,在人取直立體位時,支持體重的關節由於重力影響而趨向於彎曲,從而使伸肌的肌梭收到持續的牽拉,引起被牽拉的肌肉收縮,使背部的骶棘肌,頸部以及下肢的伸肌群的肌緊張加強,以對抗關節的屈曲,保持抬頭、挺胸、伸腰、直腿的的直立姿勢。因此,肌緊張是維持身體姿勢最基本的反射活動。

低位腦幹對肌緊張的調節

原理

正常機體即使在安靜時,其骨骼肌也存在著一定的肌緊張以維持某種姿勢;在活動時,肢體的肌肉也是在一定的肌緊張的背景上發生收縮。脊髓的牽張反射可以產生一定的肌緊張,但遠不足於維持機體的姿勢和平衡。在正常情況下,脊髓的牽張反射要受高位中樞的調控。動物實驗證明,高位中樞對肌緊張的調節具有兩重性,即有些部位對肌緊張起易化作用,使肌緊張加強;而另一些部位則起抑制作用,使肌緊張減弱。

利用定向儀刺激動物腦的不同部位,觀察到腦內某些部位具有抑制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這些部位稱為抑制區;而另一些部位則具有加強肌緊張及運動的作用,稱為易化區。腦幹網狀結構的腹內側部分是抑制區所在部位,而腦幹網狀結構的背外側部分、腦橋的被蓋、中腦的中央灰質及被蓋是易化區所在部位。此外,下丘腦和丘腦的內側部分也具有對肌緊張及運動的易化作用,因此也可包括在易化區概念之中。從活動的強度來看,易化區的活動比較強,抑制區的活動比較弱;因此在肌緊張的平衡調節中,易化區略占優勢。

去大腦僵直

抑制肌緊張的中樞部位除腦幹網狀結構抑制區外,還有大腦皮層運動區、紋狀體、小腦前葉蚓部等部位,而這些部位的抑制功能主要是通過腦幹網狀結構抑制區來實現的;易化肌緊張的中樞部位除腦幹網狀結構易化區外,還有前庭核、小腦前葉兩側部等部位,而這些部位的易化功能是通過腦幹網狀結構易化區來實現的。如果在動物中腦上、下丘之間橫切腦幹,對抑制肌緊張的功能區和聯繫通路損害較大,抑制肌緊張的活動減弱,而易化肌緊張的活動便占有相對優勢,從而出現肌緊張的明顯亢進。這時候,動物出現四肢伸直、頭尾昂起、脊柱挺硬的肌緊張(主要表現為伸肌肌緊張)亢進現象,稱為去大腦僵直。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