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業聲望
occupational prestige
人們對職業的社會評價。它是職業社會學研究的範疇之一。對職業聲望的研究,始於19世紀末期。1897年W.亨特在研究美國職業的社會地位時,將職業分為產業主級、秘書級、熟練工人級和非熟練工人級 4個等級。1925年,G.康茨第一次使用他自己編制的職業聲望量表,對美國的職業聲望進行調查。第二次世界大戰後,對職業聲望的經常性調查,在許多國家已成慣例。
決定職業聲望高低的主要因素有:①職業環境。即任職者所能獲得的工作條件的便利與社會經濟權利的總和。包括職業的自然環境與社會環境,如工作的技術條件、空間環境、勞動強度、工資收入、福利待遇、晉升機會等。②職業功能。一定的職業對於提高國家的政治、經濟、科學、文化水平的意義及其在社會生活中對於人民的共同福利所擔負的責任。③任職者素質。如文化程度、能力、政治態度、道德品質等。職業環境越好,職業功能越大,任職者素質越強,職業聲望就越高。人們對職業聲望的評價具有相當大的一致性。
職業聲望的穩定性是相對的,表現在:①在不同的社會發展階段,人們對同一種職業的評價往往很不相同。例如,“核物理學家”這一職業,在1947年全美國的一次職業聲望調查中被評為第18位,而在1963年的一次調查中上升為第3位。②具有不同經濟文化背景的群體,對同一職業的評價不同。③不同年齡和性別的群體,對同一職業的評價也有差異。
職業聲望的調查與評價方法主要有:①自評法,即讓被試者評價自己所從事的職業在職業社會地位層級序列中的位置。②民意法,即讓一群被試者評價一系列職業。③指標法,即在“職業環境”、“職業功能”和“任職者素質”3項決定職業聲望高低的主要因素中,分別選取一些有代表性的指標,並給這些指標規定一定的分值,然後根據這些指標的總分值來評價某項職業的聲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