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閃離”是在職場中出現的一個新名詞,特別是一部分大學畢業生在工作中,一旦現實與就業預期出現太大偏差,就開始“閃離”。
職場現象
在人才市場上找工作的大學生有不少是“閃離族”。學計算機專業的大專生小張第三次來人才市場,“第一次就業是在學校組織的招聘會上,去了一家飲料公司做銷售,但那裡工資太低,主要是靠銷量提成。立秋以後,天氣漸涼,飲料的銷量就下來了。後來又應聘到了一家軟體公司,學歷高的還可以,像我們這些大專生,乾的活最多,拿的錢最少”。
招聘單位的求職檔案六成以上的求職者都是2009年畢業的應屆生,而且註明有工作經驗。“有工作經驗是件好事,但這些應屆大學畢業生出現在招聘會上,反映出他們對用人單位缺乏忠誠,總想一上班就拿高薪。同時,剛剛畢業時間不長,又頻繁換單位,工作經驗從何談起!”一家公司的人力資源部經理說。
現象分析
職場定位不清晰
“誰會離開一份好工作?頻繁跳槽就是沒有找到一份滿意的工作,不得已而為之。”剛離開工作崗位的小劉坦言,其實自己也期望能穩定下來,跳來跳去不是長久之計。
職場定位不清晰,缺少職業規劃意識通常是“閃離族”的弊病。如果問其離職的緣由,可以得到很多答案,而且每一條都會成為必然“閃”的理由。或許表面看來他們似乎很清楚自己的目標是什麼,其實恰恰相反,對於閃離族而言,他們閃離的初衷是想得到更好的職業發展,正是因為目標的缺失才導致“閃離族”通過不斷的“閃離”和嘗試,讓自己的職場目標清晰起來。在這個過程中,損失最大的是時間價值,對於職場新人來說,最寶貴的是專業技能和職場經驗的累積,這兩樣都是通過時間和實踐獲得的,然而“閃離”卻無法讓他們得到應有的鍛鍊。
缺乏職場適應力
另一方面,職場新人往往在入職階段會經歷一段適應期。在這期間難免會遇到一些困難和問題,如果無法有效解決,就很容易使自己對企業產生懷疑甚至是不滿,從而導致了對於企業的抱怨和牢騷,久而久之就成了“閃離”的前兆。
如果此時,職場新人能積極地採取行動尋找解決問題的辦法,就可以從容地面對困難,否則就會使自己尋找更多的離開理由,加入閃離的行列。要知道每個企業運作都有一套運行機制,不可能因為個別人的抱怨而修改制度流程。因此,對於職場新人而言既然無法改變組織環境,就需要學會適應環境。
專家建議
做不做“閃離族”關鍵還在於自己。專家建議即將成為職場新一代的新人們,在擇業之前要認真分析自己的興趣特點、職場優勢、適合的工作環境等,確定自己適合的職業,根據選定的目標,有目的地選擇企業平台,慎重入職。同時,入職後應投入最大精力去適應企業和職位,並加倍珍惜其機會;有升職意識,勇於承擔責任。
另外,對於苦於要擺脫頻繁跳槽狀況的閃離族們,應該要好好靜下來思量,然後重新確定目標。可以找個擁有豐富職場經驗的前輩,一起分析一下自己每次閃離的原因,也可以藉助相關的人才測評工具確定自己適合的職業。如果一時仍舊難以確定,就沉下心來,在任何一個適合自己的平台上堅持兩年左右的時間,之後再來確定目標,這個堅持的過程,不僅可以引領你到一個新的合適的機會,同時也可以歷練你的心智和情商。
另一方面,對於企業而言,在管理上要體現出對員工的尊重與關懷,讓員工感受到企業的吸引力。同時,不斷為員工提供學習培訓的機會,尊重員工意見,給予員工適當成長空間。專家表示:年輕一代的員工因為思想開放,受教育程度高,情感訴求更多,因此公司如果能夠實施人性化的措施,體現對員工的溫情,滿足員工的情感訴求,那么他們對企業的忠誠度會更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