簡介
聶拉木口岸位於中國和尼泊爾邊境。在中尼兩國邊境線上的5個開放口岸中,也僅有聶拉木口岸直通公路。聶拉木口岸距離尼泊爾首都加德滿都只有90多公里,因而許多境外遊客把這裡作為他們入藏或出藏的大門。聶拉木附近有世界第14高峰希夏邦馬峰,有茂密的原始森林、奇特的冰川和幾十個大小湖泊,還有許多名勝古蹟可供觀光旅遊。
被稱為西藏“旅遊黃金線”的中尼公路318國道終點樟木鎮聶拉木口岸,是西藏的一個國家一級陸路通商口岸。國家、自治區、地區及部分省市在樟木鎮設立了分支機構及貿易單位,初步顯示出現代化城市的雛形。設有海關、商貿邊檢、醫院、學校、藏胞接待辦、外事旅遊等30多個單位。在這裡商賈雲集,商品琳琅滿目,邊境貿易活躍,南來北往的客人多匯於此,素有西藏“小香港”的美譽。
用途
隨著青藏鐵路的開通,“拉薩-樟木-加德滿都”這條黃金旅遊線也迎來越來越多的旅行者。其中,位於中尼邊境喜馬拉雅山南麓的聶拉木口岸更是依託各方面優勢,成為這條線上的“熱點”。 由於拉薩和加德滿都之間的班機價格較為昂貴,而在中尼兩國邊境線上的5個開放口岸中,也僅有聶拉木口岸直通公路,所以,口岸所在地——樟木鎮就成為多數旅遊者選擇的“中轉站”。
位置
聶拉木地處祖國西南邊陲,喜馬拉雅山脈與拉軌崗日山脈之間,是西藏自治區邊境縣之一。聶拉木縣地處東經85°27′-86°37′,北緯27°55′-29°08′之間。東、北、西三面分別與定日、昂仁、薩嘎、吉隆四縣交接,南與尼泊爾王國毗鄰。全縣土地總面積8684.39平方公里,屬農、牧、林綜合性的半農半牧縣。縣轄5鄉2鎮45個行政村(居委會)1.4萬餘人。其中有700餘名夏爾巴人。縣城駐地聶拉木鎮,為全縣的政治、經濟、文化中心。
聶拉木藏語意為大象頸脖的意思,人們通常理解和漢譯為“地獄之路”。早在元朝年間,聶拉木縣同西藏一道正式劃歸元朝疆域,屬中國元朝的行政區劃受中央管轄。1276年聶拉木地區屬於拉堆洛管轄,為阿里的一個行政區,到1618年受烏思藏地方政府管轄。1751年,清朝政府廢除西藏的藏王制,建立地方噶廈政府後,在聶拉木設立聶拉木宗(相當於今聶拉木縣),從此開始由噶廈政府向聶拉木派駐雪巴(相當於縣長)。西藏和平解放後,由西藏自治區委員會智力行使西藏地方政府的職權。後於1960年建立聶拉木縣委、縣人民政府。
特色生活
聶拉木這一帶屬於亞熱帶,氣候潮濕,風景宜人。其建築以二、三層的小樓房為主,材質有石料,木板以及磚混等。由於樟木鎮是依坡而建,街道拐彎很多,整個鎮的房屋布置比較隨意,高低錯落明顯,層層緊挨,全由街道和石階相溝通。大多數屋頂都有小花園和鐵皮屋頂,各種風馬旗,運氣樹等布滿屋頂,將整個城鎮打扮得花花綠綠的,在周圍青山綠水和白雲的環抱中,顯得非常醒目。作為一個非常繁忙的通商口岸,鎮裡車水馬龍,常常水泄不通。公路兩旁,商店密密麻麻約有幾百家,經營著各種各樣的物品,能看到不少印度、尼泊爾等地的泊來品。街上常能見到五頗六色的尼泊爾TATA貨車,除藏族和漢族外還有很多印度人和尼泊爾人,各種膚色的遊客、商人來來往往。
沿街走到盡頭,就是中國海關,去尼泊爾旅遊就從這裡出關。幾千米外,就是中尼兩國交界處的友誼橋了。在海關門口,你會發現聚集著很多換錢的人。每當有旅行者出現,他們便持著計算器和大把的紙幣蜂擁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