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是宋末詞人張炎為憑弔南宋著名詞人吳文英所作的詞。此詞概述了吳文英生前游賞之跡,表達了作者對其人的思念及對其詞的讚賞之情。

基本信息

【作品名稱】《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

【創作年代】宋末元初

【作者姓名】張炎

【文學體裁】詞

作品原文

聲聲慢題吳夢窗遺筆煙堤小舫,雨屋深燈,春衫慣染京塵。舞柳歌桃,心事暗惱東鄰。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待喚起,甚江蘺搖落,化作秋聲。回首曲終人遠,黯消魂、忍看朵朵芳雲。潤筆空題,惆悵醉魄難醒。獨憐水樓賦筆,有斜陽、還怕登臨。愁未了,聽殘鶯、啼過柳陰。

作品鑑賞

這首詞一作“題夢窗自度曲《霜花腴》卷後”,是張炎為憑弔南宋著名詞人吳文英而作的。

開頭三句概說吳文英生前游賞之跡,說:你生前遊蹤廣泛,在煙雨迷濛的堤邊小船中,在夜雨淅瀝的深院燈下,尤其京城生活的日子裡,你吐詞屬篇,已成習慣。《古詩十九首》:“京洛多風塵,緇衣化成素。”此用“春衫慣染京塵”表示習慣客居於京城臨安。接著,“舞柳歌桃,心事暗惱東鄰”二句用晏幾道詞句“舞低楊柳樓心月,歌盡桃花扇底風”,表示吳文英生前與歌兒舞女周旋之密;又用宋玉《登徒子好色賦》中“天下之佳人,莫若楚國,楚國之麗者,莫若臣里,臣里之美者,莫若臣東家之子……然此女登牆窺臣三年,至今未許也”的文意,表示吳文英風流倜儻,為不少女子所傾倒。看來吳文英這方面的經歷給張炎留下了極其深刻的印象,所以詞接著三句:“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說:真疑心在夜色迷朦之中,你夢魂所化的蝴蝶,直到如今還棲宿在窗前的花叢之中。這裡用《莊子·齊物論》中“昔者莊周夢為蝴蝶”的故事,以蝶喻人。“夢蝶宿花陰”比喻男女情愛,即“舞柳”二句之意。“渾疑”句中嵌入“夢窗”二字(吳文英號夢窗),略見其造語之工巧。明知其人已逝,卻疑其猶存,可見作者對他思念之深。但畢竟思念而已,“猶存”並非事實,所以緊接著說“待喚起,甚法蘺搖落,化作秋聲”,意思說:當我要把你喚醒時,卻不見人,只見蘼蕪紛紛凋落,化成蕭瑟秋聲一片。江蘺是香草。至此,文詞幾經周折,以江蘺搖落、一片秋聲暗喻其人確已逝去。上片寫足了對其人的憑弔之情。

下片轉入讚許其詞卷之優。“回首”三句點題,用了錢起《省試湘靈鼓瑟》中的“曲終人不見,江上數峰青”的詩意,比喻吳文英遺筆詞篇聲情之佳。又以“朵朵芳雲”再喻其詞篇之美,終因人已逝去,不堪回首,不忍心再讀而不勝愁苦。“黯消魂”即愁苦的樣子。“潤筆空題,惆悵醉魄難醒”二句再次點題,謂自己下筆題詞,惆悵不已,神情沉醉,難以清醒。著一“空”字,表明:其人已經逝去,任我如何潤筆都是徒然。正因此,於是便“惆悵醉魄難醒”。作者的這種沉重心情,無法解脫,竟至於“獨憐水樓賦筆,有斜陽、還怕登臨”。“水樓賦筆”指吳文英在西湖一帶寫的作品。因水樓有了賦筆,而怕在斜陽西照中去登臨,可見作者此時陷入了無窮的憑弔哀思之中。這哀愁未能終了,又聽見從柳陰中傳來的黃鶯孤零的啼叫聲。“殘鶯”這裡指孤零零的黃鶯。全詞就在這深沉難遣的哀思中煞拍。

這首詞,詞意連貫,由回憶起筆,連線現實,似真似幻。樓敬思云:“一氣卷舒,不可方物,信乎其為山中白雲”(《詞林紀事》卷十六引)。但又不是平鋪直敘,了無意味。而是“能以翻筆、側筆取勝”(同上)。所謂翻筆,類同先揚後抑之法。如先說“渾疑夜窗夢蝶,到如今、猶宿花陰”(先疑其仍在),再說“待喚起,甚法蘺搖落,化作秋聲”(再證其已逝),從而使悲悼之情更為深沉動人。所謂側筆,也即側面描寫。如說“心事暗惱東鄰”,用不少女子的傾倒來襯托其人之出眾,又以“聽殘鶯,啼過柳陰”來烘托“愁未了”,這都有助於表達正面的意思。

從這首詞看,張炎是頗推崇吳文英的詞的。但在他的詞學論著《詞源》中,卻說“吳夢窗詞如七寶樓台,眩人眼目,碎拆下來,不成片段。”看來《詞源》中的這段評論是有偏頗的。其實,後來也有不少論者並不同意張炎的這種論斷。這是讀者在欣賞這首詞時必然要連帶思考的問題。

作者簡介

張炎(1248~1320?)宋末詞人。字叔夏,號玉田,晚號樂笑翁。先世鳳翔(今屬陝西),寓居臨安)今浙江杭州)。南宋初大將張俊後裔。公元1290年(元世祖至元二十七年),曾北游元都謀官,後失意南歸,落魄而終。其早年生活優裕,日以文酒自誤,詞作多歡愉明暢;宋亡後,家道中落,多追懷往昔之作,格調悲涼淒婉。其詞意度超遠,語言清麗,善以清空之筆,狀淪落之悲,堪為白石後勁。曾從事詞論研究,對詞的音律、技巧、風格,皆有論述。著有《山中白雲詞》、《詞源》,存詞約三百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