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中人物
真納羅 鐵匠 男高音卡爾梅拉 其母 女中音
比阿索 男高音
塞雷娜 女高音
馬莉埃拉 卡爾梅拉之養女 女高音 拉斐爾 卡莫拉黨頭目 男中音
市民、小販等。
時間、地點:近代。義大利那不勒斯。
作曲家
埃爾曼諾·沃爾夫·費拉里(Ermanno Wolf Ferrari 1876年生於威尼斯;1948年卒於威尼斯)。義大利作曲家。父為德國人,母為義大利人。1903-1909年任貝內代托·馬切洛中學校長。1939-1945年在薩爾茨堡莫扎特館任作曲教授。主要創作歌劇,擅長根據戈多尼的喜劇習作輕鬆的作曲,配器精緻,具有強烈感染力。有些歌劇先後在德國、後在義大利上演。劇情介紹
第一幕
海邊一小廣場時為下午,廣場上的民眾在愉快地等待那紀念聖母的慶祝行列到來。馬莉埃拉不顧養母的反對,蓬頭垢面,衣冠不整地逃出家門。她跟鐵匠真納羅開了一陣玩笑之後,唱了一支歌,還邀請聚集的民眾來吻她,接著是臨時湊成的舞會。不一會兒,她離開人群回家,一位名叫拉斐爾的卡莫拉黨人跟隨在她的後面,當他攫住她要親嘴時,她急得用髮簪刺他的手。拉斐爾遲疑了一會兒,自吻傷處,發誓她必屬於他。當她把髮簪插戴發上,他將一束鮮花獻在她胸前,她又把花擲在地上。慶祝行列走過,他站在她身旁,請求著,等聖母行列經過時,他許願不惜一切,甚至犧牲生命,也要得到馬莉埃拉的愛情。他將聖母的珠寶項鍊套在她的頸上。馬莉埃拉見此情形,不勝恐懼地尖叫起來。而拉斐爾和他的同黨人卻哈哈大笑。等她返家時,拉斐爾將她擲還的花重複拋給了她,這次馬莉埃拉嗅著鮮花走進屋去。本幕音樂有:鐵匠在砧上工作時唱的歌,接著禱告:“聖母,請接受我們的眼淚和嘆息。”馬莉埃拉講述另外一位女郎的戀愛故事:《可憐的康娜黛如此唱》;鐵匠的母親卡爾梅拉和她的兒子真納羅的一支動人的二重唱;還有讚美聖母的合唱;幕後還有美妙的鈴聲;和那相對比的槍聲;伴著聖母的行列構成動人的音樂。
第二幕
卡爾梅拉家的花園本劇瑰寶之一,是本幕的一支可愛的前奏曲。熱情而搖盪的旋律,構成了標準的拿波里之夜的情調。當天夜晚,養女馬莉埃拉跟養母卡爾梅拉和養兄真納羅在一起。慶典尚未完結,養母不久離去,於是真納羅開始向養妹求愛。但是她埋怨生活單調,聲稱要離家他往。鐵匠要求最後一吻,但吻後情不自禁將她擁在懷裡,無限的熱情。馬莉埃拉則竭力掙開養兄的懷抱,轉而宣稱自己已對拉斐爾鍾情,並揚言那位卡莫拉黨頭目,願意冒生命的危險,搶奪聖母身上的所有寶珠來贈給她。說完話她就走出去了,等她回到家裡,發現真納羅精神失常。因馬莉埃拉誇口的話,盤據了鐵匠的頭腦。他以為只有得到聖母身上的寶珠,才有希望贏得養妹的愛情,於是他拿著鑰匙和工具,將園門加鎖後,走了出去。拉斐爾同他的卡莫拉黨友人隨即來向馬莉埃拉唱小夜曲。她步入花園,拉斐爾在欄桿之外擁抱著她,直到有人警告說真納羅返回了,他才迅速走開。鐵匠進來,形同鬼怪,養妹見狀驚叫。他回答說:“一切都是為了你!”接著出示從聖母那裡偷來的寶珠,她見了驚呼,但是真納羅保證說聖母已經赦免了他的罪。她在月光下被熠熠耀眼的珠寶所迷,慢慢地將那些寶珠一件件地掛在頭上、頸上、手腕上。這些珠寶給她帶來拉斐爾的幻像,這幻像整個占有了她,她也完全遺忘了站在前面的是她的養兄真納羅。於是在精神恍惚中,便一切都依從了他。本幕的主要音樂:首先是許多人在遠處合唱的音樂;不久拉斐爾同他的卡莫拉黨朋友走進來,在曼陀鈴和吉他的伴奏下,唱著小夜曲;接著一個更激烈的場面,那便是當鐵匠對她有所要求時候的懇求哀怨音樂。
第三幕
幕徐緩上升另一支插曲,乃是本幕的前奏。這前奏使一個庸俗的故事變得迷人,它再奏上幕中的拉斐爾的小夜曲,有著優美的圓舞曲韻律。接著是狂歡鬧飲之景,顯得十分粗俗,這是預告此後即將發生的故事。在這個節日的夜晚,卡莫拉黨人的聚會處,有些卡莫拉黨人躺在那裡睡覺,還有一些從外面遊蕩回來。拉斐爾走進時,大家都熱烈歡迎他,鬧成一團。他吃飽飯後,唱歌讚頌馬莉埃拉的風韻,頗為激怒同黨的婦女。於是她們唱了一支狂野的《酒之頌》,接著大家慢慢地鬧飲起來了。忽然間有重重敲門聲,馬莉埃拉披頭散髮地跳進來,面色蒼白。拉斐爾強迫她道出原委,聽聞她提起真納羅的名字,他便命同伴們將他的情敵抓來,不論死活都要。馬莉埃拉講完事情後,拉斐爾的同伴諸多譏誚,使他至感憤怒,一腳踢到了馬莉埃拉,露出她的全身珠寶。其時,真納羅被許多卡莫拉黨人追逐,狂奔而入,看見馬莉埃拉之後,便尖叫她的名字。馬莉埃拉余恨未盡,高聲說他已被詛咒,並說明他如何劫取了聖母的珠寶,於是將珠寶拋在他的腳下,跑了出去,並絕望地叫著:“到海里去吧!”從洞裡吹過來的風,將蠟燭一支一支撲滅,大家都懷著迷信的恐懼逃跑了,讓真納羅獨自留在那兒。鐵匠沒有死在卡莫拉黨人的手裡,他爬到聖母祭壇之下,懇求聖母饒恕其瀆聖之罪,自殺身死。一群人帶著各式武器奔入洞穴,向這瀆聖者尋求報復,但是他們發現鐵匠已死在聖母像之下,不勝驚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