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窯村

老窯村

老窯村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馬關縣馬白鎮花枝格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這裡面積較小,氣溫適宜,降水量較少。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該村基礎設施較差。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李哥莊鎮老窯村,在改革開放後,糧食產量逐年增長,經濟有了長足發展,目前該村生活環境較好。

基本信息

村鎮概況

老窯村村隸屬於雲南省紅河州馬關縣馬白鎮花枝格村民委員會,屬於半山區。位於鎮邊,距離村委會4.00 公里,距離鎮8.00公里。國土面積1.06平方公里,海拔1,460.00米,年平均氣溫18.00 ℃,年降水量0.00

民居民居
毫米,適宜種植等農作物。有耕地853.00畝,其中人均耕地1.70畝;有林地730.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122戶,有鄉村人口495人,其中農業人口494人,勞動力348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64人(發布於2009.6.2)。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7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6元。該村屬於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業為主。

自然資源

據有關資料顯示,全村有耕地總面積853.00畝(其中:田200.00畝,地653.00畝),人均耕地1.70畝,主要種植等作物;擁有林地730.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52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1.05畝,主要種植柿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0.00畝,其中養殖面積0.00畝;草地0.00畝;荒山荒地0.00畝,其他面積0.00畝。有等資源。

基礎設施

該村到鄉鎮道路為路(或不通路);進村道路為土路路面(水泥路、柏油路、彈石路或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碼頭)8.00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8.0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1輛,拖拉機 2輛,機車86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82戶;裝有太陽能農戶0戶;建有小水窖0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0戶。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0.00畝,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0 畝。
該村到2008年底,農戶住房以 之一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0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7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37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0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8年農村經濟總收入79.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96元,其中:種植業收入39.40萬元,占總收入的 18%;畜牧業收入34.20萬元,占總收入的 14%(其中,年內出欄肉豬0頭,肉牛0頭,肉羊0頭);漁業收入0.10萬元,占總收入的 %;林業收入3.90萬元,占總收入的2 %;第二、三產業收入0.00萬元,占總收入的 12%;工資性收入3.00萬元,占總收入的8 %。農民收入以種植業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3.00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6人,在省內務工6人,到省外務工0人。

基層組織

據有關資料顯示,該村設黨小組1個,黨員總數5人,黨員中男黨員5 人,女黨員0人。該村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基層黨小組; 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該村設有團支部0個(設在本村或是設在村委會),團員0人。
該村團支部 年被評為 先進團支部;年被評為 先進集體等等。

雲南省宣威市樂豐鄉老窯村

村情概況

老窯村隸屬於樂豐鄉 三聯村委會,屬 山區。位於 樂豐鄉北邊,距離村委會12 公里,距離鄉政府19公里。國土面積0.12平方公里,海拔2100米,年平均氣溫12 ℃,年降水量950毫米,適宜種植玉米馬鈴薯等農作物。有耕地15.7畝,其中人均耕地0.28畝;有林地110畝。有農戶7戶,有鄉村人口55人,其中農業人口32人,勞動力4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24人。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養業為主。

農村經濟

該村2010年農村經濟總收入32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12萬元,占總收入的37%;畜牧業收入18萬元,占總收入的52%(其中,年內出欄肉豬152頭,肉牛3頭,肉羊30頭,雞250隻);農民人均純收入23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業為主。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10年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電視、通電話,無路燈。全村有7戶通自來水,有7戶通電,未通有線電視,建有沼氣池農戶3戶。該村到鄉鎮道路為土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5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5公里。
該村到2010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有1戶居住於磚混結構住房,有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李哥莊鎮老窯村

村莊由來 相傳明末(年月不詳)有葉姓從雲南先遷至膠州城大、小桁;後又搬至沽河東立村,以燒窯為業,取村名葉家窯。清光緒三年,大沽河出水,大部住戶因水災搬走,另立新村大窯、小窯,所留住戶改村為老古窯,演化為老窯。
政區人口 老窯村位於山東省青島市膠州市李哥莊鎮駐地西北3.5公里,東依大窯村,西靠大沽河堤,南與賈疃村接壤,北跟四甲村相鄰。2005年底,全村共有110戶,人口358人,版圖面積600畝,耕地面積200畝。
經濟狀況 改革開放以後,1982年實行聯產承包,糧食逐年提高。九十年代以後,村莊經濟有了長足發展,引進1家合資企業,每年上交稅金即達50萬元,還有1家民營企業,另外有1家殘疾人開辦的商店。村裡的剩餘勞動力都到企業上班,村民的經濟收入得到了進一步提高。2005年,全村固定資產20萬元,農村經濟總收入500萬元,人均純收入6391元。
村莊建設 幾年來,村居建設投入15萬元,包括自來水投入了4萬元,供電投入了11萬元,硬化路面15000平方米,共投入13萬元,排水溝建設投入2萬元,綠化環境投入1萬元,全村家家住上了新房屋。
社會事業 民眾的生活面貌大大改善,私家車1輛,電腦達10台,摩托、電話、彩電基本普及。村莊先後被評為李哥莊鎮民兵連先進單位和計畫生育先進單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