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扣覽村

該村現有農戶47戶,共有鄉村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8人,女性92人。 該村距離國小校2.50公里,距離中學14公里。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05畝。

基本信息

村情概況

老扣覽村隸屬於楊萬鄉銅廠行政村,屬於山區。位於楊萬鄉東南部,距離銅廠村委會5公里,距離楊萬鄉政府9公里。國土面積1.81平方公里,海拔750.00米,年平均氣溫20.30℃,年降水量1,501.80毫米,適宜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有耕地242.00畝,其中人均耕地1.21畝;有林地1,175.00畝。全村轄1個村民小組,有農戶47戶,有鄉村人口200人,其中農業人口200人,勞動力110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82人。2006年全村經濟總收入32.25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 1,481.00 元。該村屬於絕對貧困村,農民收入主要以種、養、勞務為主。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242.00畝(其中:田125.00畝,地117.00畝),人均耕地1.2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等作物;擁有林地1,175.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60.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30畝,主要種植香蕉等經濟林果;荒山荒地436.00畝,其他面積861.50畝。有較為豐富的土地資源,適宜種植香蕉、肉桂、中藥材等經濟作物。

基礎設施

該村截止2006年底,已實現電、路、電視、電話四通。全村有18戶通自來水,有29戶飲用井水。有47戶通電,擁有電視機農戶45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和95.74%);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戶25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20戶(分別占總數的53.19%和42.55%)。 該村到鄉政府道路為沙石路;進村道路為土路;村內主幹道均為未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9公里,距離最近的集貿市場9公里。全村有機車27輛。
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42戶;建有小水窖18口。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60.00畝,有效灌溉率為24.9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6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30 畝。
該村到2006年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3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3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6年農村經濟總收入為32.25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為16.32萬元,占總收入的50.60%;畜牧業收入9.26萬元,占總收入的28.7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06頭);林業收入3.11萬元,占總收入的9.65%;第二、三產業收入3.11萬元,占總收入的9.65%;工資性收入11.08萬元,占總收入的34.36%。農民人均純收入1,481.00元,農民收入以種、養、勞務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11.0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8人(占勞動力的25.45%),在省內務工3人,到省外務工25人。

特色產業

該村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和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6年 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25.60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79.37%。該村目前正在發展香蕉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香蕉產業。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47戶,共有鄉村人口200人,其中男性108人,女性92人。其中農業人口200人,勞動力110人。該村是壯族聚居地,有壯族200人。 到2006年底,全村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07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合103.5%;享受低保11人(人員名單附後)。參加農村社會醫療保險6人。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銅廠衛生所,距離村委會衛生所5公里,距離鎮衛生院9公里。

文化教育

該村小學生就讀到紫膠國小完小,中學生就讀到楊萬中學。該村距離國小校2.50公里,距離中學14公里。目前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24 人,其中小學生18人,中學生6人。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6年底,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48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173.0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600.00元(人均3.00元),一事一議籌勞110個(勞均1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31萬元,有固定資產9.98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會議方式公開。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困難和問題是:基礎設施較為薄弱,農業生產還處於傳統的生產狀態,農業生產效益較低 ,農民增收渠道單一,增收較緩慢。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按照鄉黨委、鄉人民政府“突出一條邊線、做大一個園區、建好兩帶經濟、實現一個目標”的經濟發展思路,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業生產抗禦自然災害的能力,繼續鞏固發展好全村種養殖業的支柱地位,積極做強做大肉牛養殖和香蕉種植兩大產業,保持全村經濟社會持續、快速、健康、協調發展。首先,在種植業方面 :充分利用全村的土地資源,大力發展香蕉種植業。其次,養殖業方面:以發展肉牛養殖為重點,大力發展生豬、烏骨雞和蛋雞的養殖,培植一批重點戶、專業戶、養殖大戶,供應市場,不斷豐富建設者的菜籃子,鼓起村民的錢袋子,使農村農民經濟來源長期化。同時,發展勞務經濟,每年轉移勞動力30人。到“十一五”期末,力爭使農民人均純收入由2006年的1481元增加到2014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