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及相應疾病
褥瘡,是指由於局部組織長期受壓,引起血液循環障礙,發生持續缺血、缺氧、營養不良而致局部組織潰爛和壞死。老年患者由於營養狀況差,身體素質低,同時伴發多種疾病,更易發生。在患者出現褥瘡的護理問題上,應了解褥瘡發生的原因,並針對發生原因採取相應的護理措施,才能對症施治。主要有以下原因:
1、 局部因素
(1) 垂直壓力
此壓力為來自於自身重力和附加於身體的力,是最重要的致病因素。研究顯示使用體積描記器測得毛細血管壓力為2.1~4.3kPa,如壓力超過此限值,即可阻斷毛細血管對組織的灌注,會使皮膚血流停頓,由於淋巴滯留蓄積,厭氧代謝廢物易促使組織變性導致組織缺血壞死。
(2) 摩擦力
摩擦力是機械力作用於上皮組織,主要來自皮膚與衣、褲或床單表面逆行的阻力摩擦。能去除外層的保護性角化皮膚,增加皮膚對褥瘡的敏感性。床鋪皺褶不平、渣屑或搬動時拖、拽、扯、拉患者均產生較大摩擦力。另外,其可使局部皮膚升溫,溫度升高1℃,能加快組織代謝並增加10%的耗氧量,增加了褥瘡的易發性。
(3) 剪下力
剪下力是兩物體相鄰表面間滑行時所產生的進行性相對移位而引起,與體位關係甚為密切。如仰臥時,床頭抬高、斜坐時或坐輪椅者身體後傾時骶部所受剪下力加大。剪下力作用於深層,引起組織的相對位移,能切斷較大區域的小血管供應,導致組織氧張力下降,因此它比垂直方向的壓力更具危害。
(4) 局部皮膚溫度、濕度
體溫上升1℃,代謝率增加10%,可降低缺血損傷組織的耐受力,動物實驗結果也表明組織損傷程度與溫度升高有關。皮膚浸潤過度時,組織變得鬆軟而脆弱。大小便失禁及出汗引起的潮濕刺激導致皮膚浸漬、鬆軟,易為剪下、摩擦等力所傷。大便失禁時由於有更多的細菌及毒素,比尿失禁更危險,這種污染物浸漬誘發感染使病情更趨惡化。
2、 全身因素
老年患者全身營養障礙、負氮平衡、皮膚乾燥、彈性差、感覺或運動障礙、血液循環差、消瘦等都易發生褥瘡。輸入大量液體導致體溫下降,增加了受壓部位形成褥瘡的機會。另外,研究表明臥床時間和年齡與褥瘡發生之間有明顯的關係,呈正相關,即臥床時間越長、年齡越大越容易發生褥瘡。將臥床時間的預警值設定為>21.40d,年齡預警值設定為>54.44歲。此外,重度營養不良、心力衰竭或其他疾病致使機體水腫、癌症晚期、各種疾病末期所致皮膚抵抗力下降、皮下脂防減少、應激情緒、精神壓抑、消沉、缺乏自我護理意念等也是褥瘡發生的危險因素。
3、 護理不當
除上述諸多因素外護理人員、患者及家屬對發生褥瘡危險因素的認識不足且由其導致的護理不到位是褥瘡預防的主要障礙。
二、鑑別診斷
臨床診斷老年褥瘡分為以下幾期:①Ⅰ度(淤血紅潤期):表皮無損傷,只是皮膚發紅。但解除壓迫30min以上發紅尚不改善。②Ⅱ度(炎性浸潤期):表皮發紅,淺度潰瘍、糜爛、有水皰、組織缺損,但未及真皮,創面浸潤呈粉紅色,伴有疼痛,無壞死組織。③Ⅲ度(淺表潰瘍期):潰瘍由真皮達皮下,為龕狀的組織缺損,伴有滲出液和感染,有壞死組織,但未累及附近組織、關節。④Ⅳ度(壞死潰瘍期):皮膚全層廣泛破壞、壞死並累及肌腱、骨及其支持組織,可伴有瘺管,如有神經損傷則伴有劇烈疼痛。
三、治療原則
1、Ⅰ期和Ⅱ期褥瘡
處理原則為保護創面和預防創面感染。表皮無破潰者先予無創傷性按摩,未破潰的小水皰,應儘量減少局部的摩擦,讓其自行吸收;大水皰則應在無菌條件下,用注射器穿刺抽吸皰內滲液後,覆蓋無菌敷料。破潰創面的處理:消毒創周皮膚,清潔創面,然後根據創面有無感染,選用無菌敷料覆蓋。
2、Ⅲ期和Ⅳ期褥瘡
Ⅲ期褥瘡的處理原則為清潔創面,去除壞死組織和促進肉芽組織生長。基本措施是清創、外敷、無菌敷料包紮。清創要徹底,可用外科手術刀或剪子去除褥瘡邊緣和底部的腐肉及壞死組織,直至出現滲血的新鮮創面,以利於健康組織的修復和生成。
有的研究認為高壓氧治療褥瘡最好,只是費用太大較難推廣,但可用塑膠袋罩住創面向袋內送入純氧,當袋內壓力達3.99~6.67kPa時,可使壞死脂肪和蛋白組織液化,使有生機的組織發紅,有助於褥瘡癒合。
四、預防護理
1、 心理護理
褥瘡多發生於長期臥床的年老或脊髓損傷、肢體癱瘓等生活不能自理者,往往因病程遷延而感到痛苦,易產生急躁、焦慮、孤獨、悲觀、絕望等消極自卑心理,對疾病的治療失去信心。護理人員應採取各種溝通技巧和患者進行溝通,耐心安慰積極疏導,提高患者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進身體早日康復。
2、 健康教育
對患者及家屬進行相關知識宣教,介紹褥瘡發生、發展及治療護理的一般知識,得到家屬的理解和配合,並教會家屬一些有關褥瘡預防措施,使患者及家屬能積極參與自我護理,自覺配合醫護治療,以促進機體免疫機制的恢復。
3、 有效預防
減壓:間歇性解除壓力是有效預防褥瘡的關鍵。減壓是首要的預防措施,定時翻身,更換體位和適當地套用減壓設備是防止局部組織受壓最基本的方法。患者可按仰臥→左側臥→俯臥→右側臥的順序,2h翻身1次。
肥胖、病情危重者不宜翻身時,可抬高床腳約30°,每1h~2h用軟墊墊在患者的腰骶部,左右交替,增加局部的透氣性,減輕受壓部位的壓力,使軟組織交替受壓。
對翻身困難者,側翻30°就是有效的預防,可左右側用軟枕墊起,對活動受限及骨折的患者,可採用持續仰臥位減壓法預防褥瘡。
摩擦力與剪下力是發生褥瘡的危險因素,床頭抬高過30°就會發生剪下力,對採取半坐臥位的患者床頭搖高低於30°,屈髖30°,窩下墊枕或傾斜側臥的方式,側面墊軟枕,以減少身體下滑,造成骶尾部的剪下力。
床鋪應清潔平整、乾燥,翻身時抬高患者,不拖拽扯拉,防止產生摩擦。定時溫水擦浴,按摩局部組織,以促進血液循環。
維持皮膚組織對壓力及損傷的耐受力,保持皮膚清潔柔潤,預防皮膚潮濕,但應注意不要過度使用烤燈。
大小便失禁的患者應注意避免尿液直接浸潤皮膚,護理大便失禁的患者時,每次排便後,清洗肛門及其周圍,用皮膚保護膜塗於肛周,以形成保護膜,隔絕糞便對皮膚的刺激。
加強營養:應根據患者的營養狀況針對性進行營養供給,予高蛋白、足熱量、高維生素膳食,以增加機體抵抗力和組織修復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