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心理衛生

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進程的加快,如何提高廣大老年人生活質量和生命質量的群體水平,已逐步引起了全社會的重視。尤其是隨著我國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老年人群體壽命逐步增加,如何提高老年人群體的心理保健水平,使億萬老年人在身心愉快的狀況下安度晚年,已成為我們老年學研究領域研討的重要課題之一

討論背景

中國目前(1998年)有60歲以上的老年人有8000萬人,65歲以上的老年人5000萬人,到2000年將達到1.3億,占總人口的11%。因此,老年人已成為一個重要的社會問題,而老年人的心理衛生也變化的極其複雜。

具體變化

1、由於老人生理功能下降導致心理活動的改變。如嗅、視、聽、味覺的減退,運動技能笨拙不穩,智力下降,記憶減退,致使心裡不安,憂心忡忡,對未來失去信心,甚至悲觀失望。
2、從工作崗位退下來引起思想情緒的不安,導致心理上的複雜變化。有人平靜安樂;有人黯淡失落;有人覺得無用自卑,懶散悲觀;有人覺得欣然自得,樂於進取;許多人很快適應退休生活,老而有為,也有人恍惚惘然,留戀過去,失落牢騷,長期不能適應,心理不得平衡。
3、家庭環境的變化,誘發心理改變。退休以後的生活環境以家庭為主,家庭矛盾是造成老年人身心健康的重要因素,喪偶、無子女、多子女,生活習俗及思想觀點的不一致等等均可造成老年人的心理障礙,最容易產生不滿、淒涼、孤獨的感情。
4、經濟困難造成心理障礙,是常見的原因之一。如依靠子女供養,供養子孫等,老年人的幸福生活是同經濟狀況相一致的,入不敷出使老年心理長慮的重要問題。
5、疾病困擾常使老年人忍受不了,引起心理不安,經濟拮据更是有些老年人抱病拒醫,甚至產生早死早了,不為子女欠債的想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