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自古希臘、羅馬以來,所有雕刻家創造的女性形象都以豐滿柔美的造型給觀賞者提供視覺的審美享受,唯有羅丹在45歲時創作的《老娼婦》,令人目不忍睹,可她卻是羅丹藝術中的傑作,是他獨特美學思想的體現。
呈現在人們眼前的是一位年老的裸體女子,她屈膝低首而坐,似乎沉浸在往日似水年華的回憶中,對比今日如此境地,自然不勝悲哀。對這位全身布滿松樹皮般的皺紋、骨瘦如柴的婦人,恐怕沒有人會認為這形象很“美”,可是羅丹卻認為:“在自然中一般人所謂醜,在藝術中能變成非常美”,“在藝術中,有性格的作品才算是美的。”他還說:“自然中認為醜的,往往要比那認為美的更顯露出它的性格,因為內在的真實在愁苦的病容上,在皺蹙穢惡的瘦臉上,在各種畸形和殘缺上,比在正常健全的相貌上更加明顯地呈現出來”。“在藝術中,只是那些沒有性格的,就是說毫不顯示外部和內在的真實的作品,才是醜的 。”人們從這個老娼婦的身上看到什麼,又想到什麼呢?她也有過青春年華,她也有過如花似玉 的面容和身體,何以落到如此地步呢?這是人生不可逃脫的命運,還是社會造成的?羅丹的偉大在於以一種近乎殘忍的真實,把這個悲劇形象的靈魂和肉體呈現在人們面前。
羅丹
法國著名雕塑家。1840年11月12日生於一個貧窮的基督教家庭。他的 父親是一名警務信使,母親是窮苦的平民婦女。羅丹從小喜愛美術,其它功課卻很糟糕。在姐姐瑪麗的支持下,失望的父親不得不同意把他送進巴黎美術工藝學校。姐姐瑪麗靠自己掙得的工錢來供給他食宿費,因此羅丹從小就深深地敬愛他的姐姐。他14歲隨荷拉斯·勒考克(Lecongde Boisbaudran)學畫,後又隨巴耶學雕塑,並當過加里埃·貝勒斯(Carrier·Belleuse)的助手,去比利時布魯塞爾創作裝飾雕塑五年。1875年游義大利,深受米開朗基羅作品的啟發,從而確立了現實主義的創作手法。他的《青銅時代》、《思想者》、《雨果》、《加萊義民》和《巴爾扎克》等作品都有新的創造,曾受到法國學院派的抨擊。包含著186件雕塑的《地獄之門》的設計,即因當時官方阻撓而未能按計畫實現,只完成《思想者》、《吻》、《夏娃》等部分作品。他善於用豐富多樣的繪畫性手法塑造出神態生動富有力量的藝術形象。生平作了許多速寫,別具風格,並有《藝術論》傳世。羅丹在歐洲雕塑史上的地位,正如詩人但丁在歐洲上的地位。羅丹和他的兩個學生馬約爾和布德爾,被譽為歐洲雕刻“三大支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