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回龍村

老回龍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薄竹鎮,地處鎮西邊。農民收入主要以種植、畜牧為主。

基本信息

簡介 

老回龍村隸屬雲南省文山州文山縣薄竹鎮,地處鎮西邊,距鎮政府所在地0.80公里,到鎮道路為柏油路,交通方便,距縣40公里。轄街上、新發寨、大麻栗樹、楊柳井、水外、桐子園、花園、小獅子山、唐林沖、甲寨、哈鮓底、小麻栗樹、螞蟥塘、滑石板、山岔沖、大寨、大獅子山17個自然村,21個村民小組。現有農戶1391戶,有鄉村人口5914人,其中農業人口5854人,勞動力3505人,其中從事第一產業人數3096人。
全村國土面積21.10平方公里,海拔1,450.00米,年平均氣溫17.00℃,年降水量800.00毫米,適合種植水稻、玉米等農作物。全村耕地面積4,126.00畝,人均耕地0.7畝,林地13,894.00畝。

自然資源

全村有耕地總面積4,126.00畝(其中:田2,752.00畝,地1,374.00畝),人均耕地0.71畝,主要種植糧食等作物;擁有林地13,894.00畝,其中經濟林果地322.00畝,人均經濟林果地0.06畝,主要種植桔子、橙子等經濟林果;水面面積147.00畝,其中養殖面積24.00畝;草地708.00畝;荒山荒地4,723.00畝,其他面積8,056.00畝。

基礎設施

截止2009年底,該村已實現通水、電、路、電視、電話五通,無路燈。全村有1301戶通自來水,有37戶飲用井水(占農戶總數的3%)。有1385戶通電,有791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1093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100%、57%和79%);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721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620戶(分別占總數的52%和45%)。
該村到鎮道路為柏油路;進村道路為水泥路面;村內主幹道均為硬化的路面;距離最近的車站0.60公里。全村共擁有汽車73輛,拖拉機17輛,機車492輛。全村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470.00畝,有效灌溉率為11%,,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170.00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03畝。
到2009年底,全村建有沼氣池農戶218戶;裝有太陽能農戶93戶;建有小水窖107口;已完成“一池三改”(改廚、改廁、改廄)的農戶239戶。全村有17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有1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17個自然村已通電話。該村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95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552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709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9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農村經濟

該村2009年農村經濟總收入2597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960萬元,占總收入的36.9%;畜牧業收入935萬元,占總收入的36%(其中,年內出欄肉豬7669頭,肉牛414頭);漁業收入9.7萬元,占總收入的0.37%;;林業收入6.5萬元,占總收入的0.25%;第二、三產業收入452.8萬元,占總收入的17.4%;工資性收入233萬元,占總收入的8.9%。農民人均純收入2893元,農民收入以種植、畜牧等為主。全村外出務工收入233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224人,在省內務工230人,到省外務工130人。

特色產業

該行政村村的主要產業為農業(種植業養殖業、),主要銷售往省內。2009主產業全村銷售總收入1157萬元,占總收入的44.6%。該村目前正在發展三七特色產業,計畫大力發展三七產業。擁有企業1個。

文化教育

該村建有國小2所,校舍建築面積1172平方米,擁有教師45人,在校學生1169人,距離鎮中學0.50公里。目前整個行政村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1148人,其中小學生742人,中學生406人。
全村建有文化活動室1個、圖書室1個、業餘文娛宣傳隊3個,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口衛生

該村現有農戶1411戶,共鄉村人口6026人,其中男性3067人,女性2959人。其中農業人口5934人,勞動力3590人。該村以漢、壯、苗族為主(是漢、壯、苗族混居地),其中壯族1135人,苗族499人,彝族129人。到2009年底,全村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人;參加農村合作醫療4895人,占人口總數的83%;享受低保134人,占人口總數的2.3%。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村衛生所和鎮衛生院,衛生所面積為70平方米,有鄉村醫生2人,該村距離鎮衛生院0.5公里。該村建有公廁3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3個,人畜混居的農311戶,占總戶數的23%。 

基層組織

該村建有黨支部1個,下設12個黨小組,共有黨82人,少數民族黨員22人,其中男黨員74人、女黨員8人,共有團員114人。
下設21個村民小組。

村務公開

該村到2009年底,該村已簽定農業承包契約1126份,農村土地承包面積3,638.05畝。已建立了農村公益事業建設“一事一議”制度,其中,一事一議籌資額96000元,人均籌資16.32元;一事一議籌勞4000元(勞均1.13個)。年末集體總收入0.80萬元,有固定資產23.00萬元,年末集體有收益0.80萬元,農村財務管理實行委託管理,定期開展村務公開,並成立了民主理財小組,主要以貼上公告、黑板報、會議方式公開。

人文地理

老回龍村民委地處薄竹鎮中心地段。全村主產三七、山藥、花椒等,其產量、質量均居全鎮之首。
村民委所在地海拔為1200~1800米。北回歸線橫貫中部,70%的地區屬亞熱帶氣候,30%的地區屬溫帶氣候;年均氣溫15.8~19.3℃,年均降雨量900~1329毫米,年均日照1492~2090小時,無霜期273~353天,熱區面積占21%。
全村有漢、壯、苗、彝等多種民族。2009年末,總人口6026人,其中農業人口5934人,占總人口的98.5%;少數民族人口1764人(主要有:壯族1135人,苗族499人,彝族129人,)占總人口的29%;各民族多為分散聚居或單居,具有濃郁的民族特色和鮮明的地域特點;全村民族風情和民族文化多姿多彩,展現民族風情特色的重要民族節日有壯族的“三月三”、苗族的“踩花山”、彝族的“火把節”。

新農村建設

老回龍行政村交通便利,距州府所在地38公里,具有優越的地理位置優勢。2008年以來,村委會按照省委、省政府和各地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實施方案,緊緊圍繞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要求,積極組織開展新農村建設。內容包括生產發展、村容村貌整治、農民增收、鄉風文明、民主管理等方面。

發展重點

該村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困難是:一是自然條件差,貧困面廣,貧困程度深,資金缺乏,投入不足,發展受限;二是經濟基礎薄弱,人民民眾文化素質整體較低,很大部分民眾生產生活貧困,一定程度地制約了該村農村經濟的發展;三是缺少支柱產業,規模化與產業化程度低,經濟效益未能充分體現出來,農民增收困難;四是教育科技文化落後。
該村今後的發展思路和重點是:深化農業結構調整和最佳化布局,加大特色產業、優勢產業的發展和投入力度,確保農業增效農民增收;大力發展生豬養殖、蔬菜、三七、烤菸林果種植;加大科技培訓力度,提高農業科技含量,把結構調整與農民增收、市場需求、資源開發緊密聯繫起來;發展畜牧業生產;加大勞務輸出力度,做好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促進勞務經濟的發展。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