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演員
葉向雲 .... 柯老相
田健.... 夏沖
舒戈.... 姚書記
鮑訓端.... 王政委
劉永驥 .... 李非凡
李橝 .... 彥委員
萬仲耕 .... 董鄉長
胡岱霞.... 杜又華
肖林 ....

施德厚
趙士基 .... 裘宗游
何寧康 .... 陳老康
文君庭 .... 李方
向彬人 .... 黃萍
唐元通 .... 王木匠
劇情簡介

1958年的春天,黨的大躍進指示震撼了這個富饒的翠谷山村。縣委書記到了瓮江鄉,在民眾大會上宣布了鄉今年的躍進指標:“萬斤薯,千斤戶,畝產一千三,爭取一千五,茶葉增一倍,生豬八頭戶戶有,每人收入一百元。”
中農施德厚認為這是根本不可能實現的,但李非凡和柯老相及許多社員信心百倍,提出深耕、密植、多積肥、多施肥等具體措施,一定要完成這個計畫。
積肥運動開始了。滿山遍谷的積肥大軍,不分白天黑夜地勞動。幾天之後,姚書記發現這樣苦幹是不能解決問題的,於是和李非凡等商量,用科學分析巧幹,用人工製造顆粒肥料來代替草皮。“顆粒肥料試製廠”成立了,王木匠見隊員們整天不停地用手篩著顆粒肥料很勞累,而且生產效率也不高,於是想改革農具,用“牛拉搖床”來代替人力。
這事得到了黨委書記的大力支持。試驗開始了,一方面民眾認為原有的指標已經太落後了,需要重新擬定,經過黨委同意,提出了新的指標“二二五”計畫。彥委員認為這個計畫提得太高了,因而提出了肥料不搞,和插秧採茶碰在一起人力也缺等等的問題。
黨委書記沉思了一下,然後提出發動民眾大搞技術革新,來解決這些困難。這時董鄉長提出可以用“飛索”來解決人力運肥的不足。黨委就把這個任務交給了老董。正在牛拉搖床和飛索屢試屢敗的時候,茶葉上卻又發現了毛蟲。彥委員批判了老姚這種主觀做法會影響民眾的積極性,會影響黨的工作。但是姚書記並沒有被這些困難嚇倒,相反地關懷鼓舞和支持民眾,最後試驗終於成功。
縣委書記得到了這個訊息前來祝賀,並提出搞細菌肥料派人到市里去學習。
李非凡等進城參觀學習回來,採用了“土”辦法仿製試驗,而柯老相找了許多種草藥,經過了幾次試驗,終於把殺蟲藥劑製成功。
隔壁的杜又華聞聲一時興奮,離開了培養室。結果,培養細菌的溫度升高,遭到失敗,她難過得直流淚。姚書記上前安慰和支持她作再次試驗。
深夜,李非凡前來培養室關照,給杜又華鼓足了信心,使細菌肥料試製成功。“二二五”計畫完成了,保守派彥委員認識到自己思想上有問題,觀潮派施德厚、裘宗游也服輸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