翠螭紋如意

螭紋也呈龍的形象。 螭紋即螭龍紋。 螭龍螭,龍屬。

翠螭紋如意簡介

翠螭紋如意,顏色較清,長47厘米,最寬10厘米。
翠質青綠,局部色較深。如意柄微彎成弓狀,垂雲式如意頭,柄中部和頭部均浮雕雙螭。
螭紋是中國古代工藝品中常見的裝飾,清代宮廷用品上往往以螭紋表示,此物之螭紋也呈龍的形象。所用翠料透明度高,綠色呈斑狀,分布均勻,質地優良。

螭紋簡介

螭紋即螭龍紋。
螭龍紋 一種典型的傳統裝飾紋樣,用於房屋門窗家具瓷器服飾是古代傳說中的一種動物,屬蛟龍類。《說文·虫部》有釋:“螭,若龍而黃,北方謂之地螻。”其形盤曲而伏者,稱蟠螭。軀體比較粗壯,有的作雙尾狀。
螭紋最早見於商周青銅器上。是和龍紋非常接近的一種題材,故又有“螭虎龍”之稱,尾部同樣有拐子型和卷草型之別。若就細部而言,頭和爪已不大像龍,而吸取了走獸的形象,身軀亦不刻鱗甲,體態有肥有瘦,可以相差懸殊。圖案設計,比龍紋有更大的自由,用螭紋來裝飾長邊,充填方塊,蜷轉圓弧,皆可熨貼成章。正因如此它才成為最常見的花紋題材。
受復古風氣的影響,宋代瓷器大量出現螭紋裝飾紋樣。宋定窯以印花、劃花手法在瓷盤、瓷碗、瓷瓶等器物上裝飾螭紋。元末景德鎮窯有釉里紅塑貼螭紋高足杯等名品。明清瓷器上的螭紋有蟠螭、團螭、雙螭等多種形態,表現手法多為會畫,偶有塑貼。
北京故宮博物院藏明嘉靖白釉紅螭瓶,以一條蟠螭盤繞白瓶頸肩處,紅白輝映,神采耀目。定陵出土明萬曆黃釉紫彩三螭足爐,以三螭倒立成足,螭身成為爐腹上的堆塑裝飾,構思精巧,風格古樸,令人贊絕。晚明民窯青花瓷器上螭紋大量湧現,逸筆草草卻頗有神采。清康熙豇豆紅太白尊上則是以細線刻劃團螭紋,盡顯盛世之時刻意追求精益求精的審美情趣。

螭龍紋的原型

螭龍螭,龍屬。《漢書·司馬相如傳上》:“於是蛟龍赤螭。”顏師古註:“文穎曰:‘龍子為螭。’張揖曰:‘赤螭,雌龍也。’如淳曰:‘蠄,山神也。’”《廣雅》云:“有角曰虬,無角曰螭。”
關於螭龍有兩種說法:一說中國傳說中的的來源之一。也稱蚩尾,是一種海獸,漢武帝時有人進言,說螭龍是水精,可以防火,建議置於房頂上以避火災;二說是龍九子中的二子,古書中云:“其二曰螭吻,性好望,今屋上獸頭是也。”(形體似獸,習性好張望或好險,成為今日廟宇殿頂、堂塔樓閣等高處的龍或屋上的獸頂、殿角的走獸,也可壓火災。)根據以上的說法,螭龍的原形應該是我們生活中的壁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