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省臉”
翟量,1973年4月出生,中共黨員,江西電視台新聞部播音科長, 江西電視台《江西新聞聯播》播音員,一級播音員,國家級國語測試員。1996年畢業於中國傳媒大學播音系,中國傳媒大學播音主持藝術碩士,2005年入選江西省宣傳文化系統優秀人才工程培養對象,中國廣播電視協會播音主持藝術委員會常務理事。
新鋼的“名人”
翟量,已被江西的觀眾們熟悉了整整10年,被稱為江西的“省臉”。8月初的一天,中國江西新聞網記者來到了江西電視台,探訪熒幕背後翟量的真實人生。
翟量出生在一個普通的礦工家庭。9歲那年,父親在一次礦難中不幸去世,生活的重擔從此便落在母親一個人身上。萬幸的是,翟量的姑姑和姑父在北京當醫生,家境比較好,他們把快要交不起學費的翟量,從新余礦山子弟學校轉到了北京的國家煤炭部子弟學校繼續讀書。
初到北京的翟量因為國語不好常被同學們嘲笑,為了改善這一局面,翟量大膽地找到班主任老師,提出想到學校的廣播站去當播音員,提高國語水平。最終老師同意了,他如願以償地開始了人生的第一次播音員生活。
當翟量帶有新余方言的“塑膠國語”在學校上空飛揚時,同學們忍不住都笑了。關係好點的同學都勸翟量放棄,可他卻不服輸地說:“現在不行,不代表以後不行!我一定要努力把國語說好!”
就這樣,在同學們異樣的目光中,翟量苦練起國語來。一年後,他的新余口音消失了,取而代之的是一口標準、流利的國語。
1990年3月,北京控制外來人口進京,正在讀高三的翟量只好回到新余老家,在新鋼子弟中學高三(2)班跟班學習。由於對新環境不適應,他高考失利。
“母親給了我78元錢,讓我去復讀,但我放棄了。”翟量說。因為不忍心給媽媽增加負擔,他在新余鋼鐵廠下屬的賓館當了一名廚師,月薪60元。
1991年2月,在高中同學聚會上,同學們激昂地談論著各自的大學生活,翟量只能靜靜地坐在一邊——他沒有大學生活,同學們的話插不上嘴。“那一刻,我覺得似乎和我那些同學有了距離。”翟量說。
難道自己的人生就是這樣子了嗎?不!這次同學聚會極大地刺激了翟量。雖然他對廚師這個行業不感興趣,但要強的他,決定在廚藝方面有所作為。
他一邊虛心地跟師傅學炒菜,一邊積極地參加烹飪培訓班的學習。功夫不負有心人。1992年2月,翟量拿到了國家三級廚師證書。
1992年4月的一天,翟量像往常一樣在廚房裡等待客人來點菜。這時,門外來了幾名新鋼電視台的記者,他們在吃飯時發現屋角有一個台秤,就過去想稱體重。由於台秤長時間沒有使用,砝碼數字已被油漬遮得看不清了。其中一個記者便嚷道:“這秤怎么看啊?”別的師傅見這事跟做菜無關,都懶得理。這時,翟量走上前去,禮貌地說道:“你好,我是這兒的廚師,我來幫你們看秤吧。”說完,他用抹布把砝碼一塊塊擦乾淨,然後耐心地一一報出幾個人的體重。
由於翟量長相清秀,待人彬彬有禮,一口國語說得純正流利,立即博得這幾位記者的好感。其中一位好奇地問道:“小伙子,你的國語講得不錯,是北方人吧?”還有一人隨口說道:“到我們電視台來吧,你很適合播新聞。”
“真的嗎?我能成為播音員?”翟量半信半疑地問到,一個領導模樣的人微笑著點了點頭,說:“年輕人,好好準備,你會有機會的。”
此後,翟量只要一有空就練習發音,並且把一本字典隨時帶在身邊,只要有發音拿不準的字,他就趕緊查字典。機會真的來了。1992年5月,新鋼電視台招聘主持人,翟量不負眾望,經過嚴格的筆試和面試後,順利地考進了新鋼電視台,成了《新鋼新聞》欄目的一名主持人。從此,翟量成了新鋼的“名人”。但他並沒有滿足,而是像在廚房裡做事一樣,保持著一顆平和而進取的心。他不僅努力提高播音水平,而且還學會了采編,在不到3個月時間裡就 “扛一台攝像機出去能拍,塞一盤帶子到編輯機里能編”。這一年,翟量才19歲。
“兩兜”鼻音
1992年11月,中央電視台在北京舉辦了一期“全國工礦企業電視台播音員培訓班”。翟量被選送到北京參加培訓。培訓期間,北京廣播學院的李綱老師非常欣賞他積極進取的精神,便鼓勵他報考北京廣播學院,系統正規地學習播音。在李綱的鼓勵下,培訓結束後,翟量便一邊工作,一邊複習高中課程,準備參加成人高考。由於翟量高中讀的是理科,而播音專業屬於文科,他的歷史和地理都要從頭學起。為了迎頭趕上,翟量經常看書到凌晨一兩點鐘。
經過充分的準備,1993年9月,翟量順利考上了北京廣播學院,成為播音幹部專修班的一名新生。1995年10月,他又順利升入正規本科班學習。多年後的一次大學同學聚會上,同學們仍然能夠回憶起當初那個“左兜兒揣著前鼻音,右兜兒揣著後鼻音”刻苦學習的翟量同學。
打贏兩會新聞硬仗 台長稱讚“翟量真不錯”
1996年8月,翟量畢業,分配到江西電視台,擔任新聞節目主播。9月10日,京九鐵路正式通車。翟量在南昌火車站報導的現場新聞《京九通車,南昌迎來第一批香港遊客》在《午間新聞》播出後,當晚的央視《新聞聯播》也選播了這條新聞,翟量在江西台的工作局面一下子就打開了……
最近幾年的播音主持生涯中,每年的3月5日,都是翟量一年工作最為緊張的一天,從2002年起,他就隨江西電視台“兩會”特別報導組赴京參與“兩會”新聞大戰,到今年為止,連續6年都圓滿地完成了報導任務。
翟量的化妝都由自己完成,多年的職業習慣使他做什麼事情都雷厲風行,一個煩瑣的化妝過程他只要5分鐘就能完成。(中國江西新聞網記者 沈德森 攝)
2002年,江西電視台首次在北京設立新聞演播室,翟量也首次在北京完成新聞播音,但這次任務完成的並不輕鬆。
3月5日下午3點左右,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江澤民在人民大會堂發表完講話,來到江西代表團,和代表們一起審議《政府工作報告》。這是兩會期間總書記來到地方代表團的第一站,新聞價值不言而喻。可是這一重大新聞事件的稿件,由於時間關係,直到傍晚6點10分才到翟量手上,而這時離播出時間只剩下20分鐘了,他根本就沒有時間通讀全文,只好直接把稿子鋪在話筒前,張口就開始錄播。
現場所有人,包括親自坐鎮的江西電視台台長在內,心都提了起來。一時間,現場安靜極了,只有翟量渾厚有力的聲音在迴蕩,錄音機上的數字也在一個勁地往前跑。9分11秒終於過去了,翟量一字不誤地把新聞播完了,中間沒有任何卡殼,台長帶頭鼓起掌來……
事後,回憶起當時的情景,這位台長還依舊顯得很是激動,他說:“如果翟量一旦卡殼,後果將不堪構想。翟量真不錯!”其實,翟量的工作並不僅僅是我們在電視上看到的,坐在舒適的演播廳,對著鏡頭念稿子那么簡單,他還經常以各種形式深入基層,在實踐中掌握各種社會信息,親身感受經濟社會發展給百姓生活帶來的巨大變化。
1998年8月,江西九江遭遇特大洪水災害,翟量來到抗洪第一線進行現場報導。他冒酷暑、頂烈日、上大堤、坐汽艇,深入到受災戶中間,手持話筒向全省、全國報導軍民團結一心勇斗洪魔的事跡,他的吃苦精神讓很多被採訪對象都深深感動。
2007年2月11日,農曆臘月二十四,中國傳統的“小年”, 在吉安渼陂古村,由江西省青聯組織的慰問演出正在這裡上演。當地村民魏賢哲說,這是他這輩子過得最熱鬧的小年。
在人們喜慶佳節的時刻,身為省青聯委員的翟量,隨江西省青聯志願慰問演出團來到這裡,主持慰問演出。“因為這次活動,我沒能和家人團聚,但看到我們的慰問演出給當地農民帶來了歡樂,我感到很欣慰。”
“只有到基層去,到一線去,有了親身體會,才能飽滿激情地投入到播音工作中,將江西所取得的發展成就通過螢屏傳遞給全球的觀眾。”翟量說。
翟量,這個年輕的江西“省臉”,在播音工作上孜孜以求,曾蟬聯四屆江西廣播電視優秀作品獎一等獎,1997年5月還榮獲中國廣播電視台優秀作品三等獎。
考取中國傳媒大學研究生 生活再翻新頁
現在的翟量不僅在工作上盡職盡責,成為江西電視台新聞節目首席播音主持,在台里還是一個重要的領軍人物。作為江西電視台播音科科長,他不僅對自己的業務要求精益求精、不斷學習,同時,在他的影響下,全台上下掀起一股考研的熱潮。僅他領導的播音科,已經考取研究生的就有4位。他說:“現在是學習型社會,只有不斷給自己充電,才能適應新時代、新環境的工作要求。”
2007年7月2日,對翟量來說,又是一個值得紀念的日子,這天,母校中國傳媒大學給他寄來了“專業藝術碩士”錄取通知書——翟量以全國第二名的成績被中國傳媒大學錄取為研究生。從此,翟量的生活,再次翻開了新的一頁。“考研是對自己十年工作的總結,也是對自己作為台裡帶頭人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