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左傳》記載:鄭國貴族出身的羽頡,是鄭穆公之孫,是一個頗有遠見的人。
羽頡看到自己的國家弱小,隨時都有被大國楚、晉、秦等吞併的危險,認為只有與強國結盟,才會有生存的可能,便向鄭國的當權上卿大夫姬伯有提出與晉、楚兩個鄰國結盟的建議。姬伯有採納了他的建議,在周簡王姬夷二十年(公元前552年)派他出使晉國,派另一位卿大夫公孫黑(子晳)出使楚國。
公孫黑卻認為這是姬伯有想獨攬大權的陰謀,遂突然發動兵變殺害了姬伯有,並大肆搜捕其“同黨”。這時羽頡已到了晉國,他聽說這一訊息後,怕受株連,從此就再也沒有回鄭國。
羽頡很有才幹,深受晉平公姬彪的器重,二人經常談論國家大事。羽頡分析了當前形勢,對晉平公說:“只有與楚國結盟,才會長治久安。”
在周簡王二十六年(公元前546年),宋國的左師向戎來到了晉國,目的是遊說以晉、楚兩國為首的十四個諸侯國結盟的事而來。羽頡受命接待了向戎,二人徹夜暢談,彼此深感相見恨晚,談得十分投機。次日羽頡將向戎引見於晉平公。向戎的一番論述,使晉平公十分折服。晉平公掂量再三,最後同意參加“弭兵結盟”大會。
不久,羽頡奉命出使楚國,同向戎一同說服了楚康王羋昭。經二人奔走,幾個月後,終於促成了以晉、楚兩個大國為首的十四個諸侯國參加的“弭兵盟會”。會後晉、楚兩國平分了霸權,在以後的幾十年里沒有發生過大的戰爭。由於羽頡出使楚國有功,晉平公加封他為上大夫。
羽頡的封地在今日的任縣境內,那時就稱“任地”。任地的由來據《水經注》記載:此地為“諸流匯集”之地,素有“南泊”之稱。因古代的“任”字與“壬”字相通,“壬”在五行中屬“水”,為此這裡就稱“任地”。在歷史上曾有人將羽頡稱為“任大夫”,這是有地名而得此稱呼。那時的“任地”十年九澇,百姓苦不堪言。羽頡到達後,決心治理河道。他先選擇了據舊城區東南十幾里外的高地,作為臨時行政區,然後親臨工地,率眾疏通河道。歷經二年之久才把澇災治服。
後來羽頡將百姓安頓好後,又把行政處所搬回了舊城,雖然行政處搬走,臨時行政區的人仍稱它“任城”,這一地名一直沿用至今。
相關詞條
-
頡
jié,(倉頡〕,上古人名,文聖人。相傳他創造文字。xié ,〔頡頏〕a.鳥向上向下飛;頡姓 b.引申為不相上下,如“他的畫與名家相頡頡”;c.對抗,如...
發音字形 基本字義 詳細解釋 古籍解釋 方言集匯 -
蒼頡篇
《倉頡篇》 是我國古代繼《史籀篇》之後的又一部啟蒙識字課本,它最初由三篇文字構成,分別是秦丞相李斯的《蒼頡篇》、中車府令趙高的《爰歷篇》和太史胡毋敬的《...
蒼頡 蒼頡篇 第一章 第五章 -
頡姓
頡姓來源主要有兩支,其中較早的一支與黃帝時的史官倉頡有關,是由本身的名字而來的。另外春秋時鄭國有位名叫羽頡的人,後代也以頡為姓。歷史上形成了馮翊等郡望。...
主要來源 遷徙分布 -
羽姓
“羽”是漢語辭彙,拼音yǔ,出自《書·舜典》 。羽姓是多民族、多源流的姓氏。
姓氏淵源 遷徙分布 郡望堂號 家譜文獻 歷史名人 -
陸昱頡
陸昱頡,1986年出生,中國內地女演員。2003年在上海因拍攝外拍而在網路走紅,網路人稱陸MM,她是一名比較有經驗的電視廣告MODEL,曾經參與過多項電...
演藝經歷 主要作品 -
羽[漢語漢字]
羽,是一個漢語辭彙,漢語拼音是yǔ,總筆畫是6筆。羽,基本字義是鳥的毛,魚類或昆蟲的翅膀,道教傳說中指會飛的仙人。可組詞為羽毛。
部首筆畫 基本字義 詳細字義 古籍解釋 常用詞組 -
呂振羽
呂振羽,中國當代馬克思主義史學家,湖南省邵陽縣(今屬邵陽)人。他曾撰寫了大量史學理論建設的論文,輯入《史學研究論文集》、《史論集》、《呂振羽史論選集》。
簡介 生平 主要著作 貢獻 -
羽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羽毛形,即鳥的長翎(líng)形。“羽”是漢字的一個部首,從“羽”的字多與羽毛有關。本義:鳥毛,特指鳥的長毛。
字形結構 基本字義 解釋 《康熙字典》記載 -
牟羽可汗
牟羽可汗(?-780年),名移地健,又稱作登里可汗,是回紇的可汗。759年-780年在位,在位期間相當於中國唐朝中期。
生平 家庭 史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