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述
義合鎮位於綏德縣東部。轄1個社區,6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地義合社區距縣城19千米,田家岔村距縣城27千米。G20無定高速公路、307國道過境。
沿革
1958年建義合公社、田家岔公社,1984年改義合鄉(同年改義合鎮)、田家岔鄉。1996年,義合鎮面積139平方千米,人口2萬人,轄合家鹼、楊家渠、西直溝、王家坪、背園則、党家溝、雷家圪嶗、樓溝、賀家溝、薛家渠、黃家川、霍家坪、王廟溝、霍家川、閻家渠、紫漢溝、高石鹼、姚家溝、豆則溝、清水溝、尼則溝、橋上、霍白灣、大韓山、腰則溝、娥眉咀、小管道、焉頭、和合峁、曹家渠、汪家渠、應牛溝、前韓山、磨石灣、虎焉、馮家渠、胡家溝、官元里、李家塔、李家坪、秦家山、梁家窪
、李家鹼、楊坪、前思家溝、後思家溝、王家焉、知周焉48個行政村和義合居委會;田家岔鄉面積55平方千米,人口0.8萬人,轄田家岔、劉家坪、李家溝、寺焉、解山、劉家畔、後山、路家坬、馬家坪、圪杈山、寨焉山、寨焉溝、石堆山、田家塬、田家下山、前白家溝、後白家溝、曹家溝、大馮山、前馮山、孫家塬21個行政村。2001年,撤銷田家岔鄉併入義合鎮,轄義合鎮居委會,楊家渠、合家鹼、西直溝、王家坪、背園則、党家溝、雷家圪勞、樓溝、賀家溝、薛家渠、黃家川、霍家坪、王廟溝、閆家渠、霍家川、紫漢溝、高石鹼、清水溝、豆則溝、泥則溝、姚家溝、橋上、霍白灣、要則溝、俄眉咀、大韓山、新官道、墕頭、虎墕、馮家渠、磨石灣、曹家渠、汪家渠、應牛溝、和合峁、前韓家山、胡家溝、李家鹼、楊坪、官元里、李家坪、李家塔、梁家坬、秦家山、知州墕、前思家溝、後思家溝、王家墕、田家岔、劉家坪、李家溝、寺墕里、解家山、曹家溝、大馮山、前馮山、孫家塬、前白家溝、後白家溝、圪杈山、田家下山、田家塬、石堆山、寨墕山、寨墕溝、馬家坪、洛家坬、田家後山、劉家畔69個行政村。
建設發展
近年來,鎮黨委、政府立足本鎮實際,紮實開展中央“一號檔案”的宣傳教育和“五型支部”、“五型機關”的創建活動,並建立健全保持共產黨員先進性的長效機制。充分發揮區域優勢,加大產業結構調整力度,逐步形成了果、油、薯布局,棗、蠶、畜為主導產業的特色農業。全鎮有耕地面積76075畝,其中梯田11162畝,壩地33965畝。並形成了萬畝生態綜合治理示範區和甘露工程、沼氣工程等六大樣板示範工程。狠抓退耕還林(草),現有林地面積26808畝,退耕還林面積24780畝。圍繞主導產業的發展,開辦了1O多個加工企業,年產值150多萬元,其中形成規模的企業有綏德縣齊銀水泥廠、劉家畔恆源洗煤廠、宏達油脂廠和粉條加工廠。鎮區初步形成了小型綜合批發市場和服裝、菸酒、百貨、蔬菜市場等,有固定經營戶232戶,有運輸車輛200多輛,農用車286輛。集貿市場吸納周邊晉、陝、蒙、寧四省客商,年輸出農副產品500多噸。加強勞務輸出工作,全鎮外出務工4603人,人均收入達2600元,有效增加了農民收入。
歷史文化
義合鎮歷史悠久,文化燦爛,以《論語》“朋友以義合”而得名,早在秦漢時即為邊郡興盛之地,隋唐以後譽為雕陰首鎮,西夏、宋、金設義合寨,金正大三年升寨為縣,明清設義合驛、義讓里,為綏德州四大集市之一。民國年間設聯保。解放及建國後設區、公社、鄉、鎮。歷來是綏德東區的政治、經濟、文化、教育中心。
義合鎮著名的景觀東門樓、西門樓坐落在鎮區街道東西兩側,是義合鎮街景一道亮麗的風景。宗教聖地紫台山娘娘廟氣勢輝宏,風景優美,是綏德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同時在位於楊家渠村與合家鹼村之間的山頭上有戰爭時期留下的用土築成的包圍圈,我們稱之為“土城”也是一道亮麗的景色,值得一游。307國道、吳(堡)子(洲)高速公路和太中銀鐵路橫貫全鎮。便利的交通和厚重的文化低蘊,必將使古老的集鎮煥發新的生機,是投資辦廠的理想之地。
未來規劃
“十一五”時期,鎮黨委、政府按照科學發展觀要求,以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統攬農業農村工作全局,突出抓好果、油、薯、棗、畜等特色主導產業,發展壯大勞務經濟。以大交通帶動大流通,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把傳統古老的集貿市場逐步建設成現代、文明的農副產品批發和加工基地,義合鎮儘快成為富裕、文明、和諧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典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