群鴉負土

因為人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是沿街討化的乞食婆了。 有錢和做官的人,不過生活過得愉快一點。 善化婆的這種事跡,說來固然感覺奇特,但在佛教的記載上卻是屢見不鮮。

潭州,即古之長沙府,今之長沙市;在潭州府下,有個善化縣。善化縣有一個修行很好的老太婆,這個老太婆姓甚名誰,哪鄉人氏,沒人知其詳;因為她是善化縣人,無以名之,人皆叫她善化婆。
善化婆的出生和家世究竟如何,亦無從究其詳,但她很窮,卻是事實。因為人們見到她的時候,她已經是沿街討化的乞食婆了。她不但生活要靠討乞來維持,連夜裡一處好好的棲身之所也沒有。她白天乞食,夜裡便跑到山下倚岩而眠。可是她人窮道不窮,別看她沿門乞化就瞧不起她,以為一個叫化子有什麼了不起!但從她平素的行徑和死後的瑞相來看,不是富甲一鄉、或高官顯達之流的人物所能望及的。
有錢和做官的人,不過生活過得愉快一點。假如單是貪圖物質上的享受,徵逐聲色犬馬之娛,而缺乏精神生活的陶冶,結果不是流於奢靡,即是枯燥無味;一旦無常到來,任業風飄流,毫無把握。古人說:富貴學道難,確是千古不磨之言。
善化婆雖窮無立錐之地,但她有富貴人所不能享受到的精神生活,正如顏子居陋巷而不改其樂的情形一樣。
她究竟有什麼道,她又怎樣能安貧樂道?這點,據當時目覬的人說,她白天除討乞以維持色體的生命外,余時即追求永恆的法身慧命。她隨時隨地,或岩邊,或樹下,皆恭敬地從囊中請出《金剛經》來高聲朗誦;誦畢靜坐,心凝神一,有如入定。識者莫不豎起大拇指來贊一聲了不起,不識者皆以為痴狂;但善化婆贊毀由人,無動於心,她還是我行我素。漸漸地人們皆習以為常,亦不覺奇怪了。
“奇怪!善化婆怎么幾天不見了哩?她到遠處去了,還是生病了呢?”地方上的人們對善化婆幾天不見在竊竊私議
有幾個好奇的人,認為善化婆幾天不見一定有原因,在商量之下,就跑到善化婆平日息宿的岩下去看究竟,遠遠地就看到一群烏鴉飛集一起,嘰嘰喳喳地叫個不停。
“奇怪!哪裡來的這許多烏鴉?又怎么會集在一起?它們在乾什麼?”去找善化婆的幾個人見到群集的烏鴉而感到驚奇。
等走到岩邊一看,大家都不覺一驚,原來善化婆已經氣絕身死了。她的身子是倚岩而坐,面目如生,手捧《金剛經》一本,觀其形儼如入定;在她的屍體上已經撒了很多泥土,這些泥土由哪裡來的?幾個人都不約而同地發生了這樣的疑問。
他們仰望著噪集的烏鴉,原來他們嘴裡都銜著泥土飛到屍身的上空丟下,它們打算用精衛填海的傻勁來埋葬善化婆。他們幾個對群鴉這種近乎正義的舉動,和善化婆的人格,非常感動。當然他們要回去報告街坊上的人來把她埋葬的。
一個人的修養工夫,能到達感動異類和人天,這不是泛泛的功夫可以獲致的;是要相當的專精和悠悠的時間,才能有如此的結果。
善化婆的這種事跡,說來固然感覺奇特,但在佛教的記載上卻是屢見不鮮。一個修道的人只要對某種工夫專精不移,一旦火候到家,必定感應道交,這是很自然的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