園區簡介
“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的仰天山是魯中山區一顆閃亮的明珠。現為國家4A級景區,山東省十佳森林公園,山東省十大優秀新景點,山東省十佳山嶽型景區,齊魯山水新十景。公園集森林、地貌、人文景觀於一體,森林復蓋率達到97%以上,有山東地區保存完好的一塊天然林景觀,是華北地區天然植物園。景區的森林旅遊內容豐富,全長400多米的高山花崗岩森林滑道驚險刺激,濰坊唯一的高山森林浴場讓您在遊覽之餘盡情的休閒娛樂,春末夏初的槐花節內容精彩紛呈,近萬畝的紅葉林是秋天賞紅葉的佳處.
公園地質地貌奇特,有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和眾多的天然洞穴,全長1500多米的地下大峽谷-靈澤洞已對外開放多年,洞內高峻奇險,
瑰麗奇特,石筍、石柱、石幔、石簾、石旗等各類岩溶景觀參差錯落、千姿百態,高達40多米的溶洞天窗,巨大的溶洞石旗更是令人嘆為觀止;千佛洞,因宋太祖曾在此居住,也叫“太祖洞”。洞中有銅鑄佛像1080尊,因洞體廓大,佛像精美,被稱作“天下第一佛洞”,觀賞價值非常高;佛光崖和北側山崖連成一體,綿延400多米,被專家認為是世界上最長的天然回音壁。
仰天山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初期的文殊寺是國內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在佛教活動中占有特殊的重要地位。齊長城是戰國齊長城遺址複線的一部分,此處山險谷幽,風光非常秀麗,被遊客成為“江北張家界”。
此外,古代農民起義軍山寨—摩雲山寨,文昌閣,望月亭,水簾洞瀑布等景點也很值得一看。
景區景點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位於山東省青州市,2000年建園,總面積為240公。公園山勢雄奇,地貌怪異、寺院古老、文物豐富,森林環境優美。建築遺蹟遍布山間,名人題刻比比皆是。仰天山以森林掩古剎的景觀被裁人《世界名勝大全》 。
仰天山是一座天然植物園、有木本植物41科79屬130餘種,草本植物800餘種;仰天山是座天然動物園、有陸生脊椎動物128種,珍稀動物22種。怪異的地形地貌,穩定的森林結構,形成了獨持的山地森林小氣候。
仰天山具有豐富的地貌景觀資源。 山體洞穴縱橫交錯,是江北地區發育最好的垂直溶洞群、地下蘊藏著大量的廊道、大廳和千姿百態的鐘乳石,仰天山奉獻給遊人一片純淨的綠蔭、一方返樸舊真的樂土。
仰天山地區原為一片汪洋中的淺海陸棚環境、後經燕山運動和喜馬拉雅山運動,產生地殼升降、斷裂,在地表和地下水複雜作用下,形成若干漏斗、落水洞、水平洞和懸掛泉,由於岩溶地貌發育和組合配套、構成錯綜複雜的洞穴系統。據勘察,這些洞穴,縱橫交錯、彎彎曲曲,形態各異,有廊道、洞穴和水體。尤其在裂隙交會部位形成堅井、大窟。形態更加複雜。
仰天山地區還堅持人工造林和封山育林、森林植被保護較好,形成了多種森林景觀。
仰天山位於青州城西南46公里處,海拔834米,面積2.1平方公里。因羅漢洞(千佛洞)有天窗,“一竅仰穿,天光下射”而得名。古有“仰天高掛秋月圓”詩句,就是讚美仰天山風光的。2000年2月22日,經國家林業局正式批准仰天山為國家森林公園。
仰天山國家森林公園開發總面積為2400公頃,公園山勢雄奇,地貌怪異,寺院古老,文物豐富,森林環境優美,建築遺蹟遍布山間,名人題刻俯仰皆是。仰天山以森林掩古剎的景觀被載入《世界名勝大全》。
由翠谷、峭壁、秀水、寺院、碑林、幽洞、九龍盤以及燦若錦緞的漫山紅葉所構成的“仰天風光”,構成一幅美妙無比的山水畫,吸引著古往今來的遊客。 “仰天勝絕,甲於東方,聞名舊矣”。一年四季,這裡有賞不盡的風光,看不完的景致,能夠給人以美的享受。初春,草木吐綠,生機勃勃;酷夏,綠樹成蔭,泉水清洌;金秋,滿山紅葉,果實纍纍;嚴冬,層巒疊嶂,銀裝素裹。加上人文古蹟眾多,幽洞溶洞縱橫交錯,構成一所集遊覽、觀光、休憩、避暑、科研於一體的理想去處。
:主峰東側有一平台,南、西、北三面皆為懸崖。山下有一座古老的寺院——文殊寺,俗稱仰天寺,是中國現存的三大文殊寺院之一。始建於北宋,原有山門、鐘樓、鼓樓、佛殿、伽藍殿、文殊閣、三教堂等,現已重新修復。寺內另外幾塊石碑以及附近山岩上那些為數眾多的摩崖題刻,證明了該寺創建於北宋初年。據明朝嘉靖年間重修寺碑中記載:當年,宋太祖趙匡胤遨遊天下,見仰天山好像他夢中見過的境界,以為菩薩顯靈,即命在此立寺。
黑龍潭:明禮部尚書馮琦《游仰天山記》記載:“佛殿凡六楹,泉出階下,甚清洌。僧以為池。”池即寺後雙井,俗名“黑龍潭”。寺內的大廳前、過廳後,兩個八角形的水池分列甬道兩旁,泉眼涌旺,涓流成溪。寺前,古槐兩株,石碑兩座:一為《重修仰天山碑記》 ,一為《重修文殊寺碑記》 。
文昌閣:位於寺東北。閣台高拔,白壁紅柱,飛檐如翼,勢若凌空。憑窗而望,整個寺院及周圍的山光水色盡收眼底,一覽無餘。相傳文昌閣是供奉文昌地君的地方,舊時趕考的學子進京前都要到此進香,以求得文曲星的保佑。
望月亭:是一拱頂石質殿式結構,拱頂無梁,窗門四達,叢木環列,高明爽塏,雲濕風涼,坐落在文殊寺西南一道視野遼闊的山樑上。亭側有姊妹松1株;亭上有松3株,名曰桃園三結義松。南望,越過如黛的山巔,可以直視蒼穹;東望,漫過灌木叢生的深谷,目光所及,無遮無攔。在這裡度過月光如洗的仲秋之夜,腳下藤葛纏樹,耳邊蟲聲唧唧,確實是一種美好的享受。明時亭圮,工部尚書鍾羽正重建,並親手書“望月”二字作亭額,嵌於亭門之上。
佛光崖:寺西盡處有一巨型光崖,一壁萬仞,如刀削斧劈,逼立聳峭,高寬各數十米,人稱“佛光崖”。崖色赤褐,上部微凹,頂端圓秀,下部寬宏,間雜如黛站在崖根仰頭望去。只見雲動崖移,群鴉驚飛,野蔓附枝,飛松倒掛,各具情態,其勢險絕。崖壁下方鐫有金代明昌年間之線雕如來佛寶座及二侍童像,線條流暢,端莊典雅,栩栩如生。大概是由於光線折射的原因,佛光崖頂不大的一塊地方,在漆黑的夜裡能顯現出微弱的亮光,初宿山間的人常常因此而連聲稱奇。更有甚者,當地傳說佛光崖有時會放射出燦爛的光芒。鍾羽正在他的《仰天文殊寺佛崖放光記》一文中寫道:“萬曆四十八年四月朔,佛光崖放光三日,夜則穿月兩垂,色明如銀;晝則映日圓下,色耀如金……”,這是目前我們尚不能做出科學解釋的一種自然現象。幽洞:寺周圍的懸崖峭壁上,點綴著幾個離奇古怪的洞穴。有仙人洞、臥牛洞、觀音洞、水簾洞、羅漢洞等,奇巧各異。幾乎每個洞穴都有自己的獨到之處,或為奇妙無比的景致,或為帶有傳奇色彩的歷史傳說,這就更增添了仰天風光的誘人魅力。
羅漢洞:俗稱千佛洞,古名白雲洞、又名太祖洞。洞闊數米,深60多米,高30米。洞內南壁上有佛龕四排,過去供奉著北宋“應真造像四十八種”。洞頂南側有一天然石隙,仰可見天,仰天山即因此而得名。每逢八月中秋午夜,銀盤似的月亮透過石隙將光亮灑滿洞中,形成著名的臨朐八景(古代這裡屬臨朐縣)之一“仰天高掛秋月圓”。據志書記載,過去每到中秋月夜,文殊寺的和尚們齊集洞中,敲磬擊鈸,鳴簫鼓瑟,奏樂賞月,通宵不息。羅漢洞洞壁鐫像刻字甚多,有宋天禧(公元1017-1021年)、乾興(公元1022年)、天聖(公元1023-1032年)等年間的。天禧和乾興是宋真宗在朝時最後的兩次改元,天聖是宋仁宗的始建年號,這時都為北宋前期,距宋太祖建國也不過50年左右。因此,都為仰天寺的始建之年增添了不少重要證據。
觀音洞:俗稱“隔山照”。過去洞內石壁上有一面“古鏡子”,平明如鏡,光可照人。每逢月明之夜,寺院及其周圍的山巒樹木全部映在鏡中,煞是好看。 《仰天山記事》載:“不知何年,詩人題刻其上,遂不能照全。”只可惜由於千百年來遊人手雜,早已鏡毀景滅,如今人們已無緣觀賞這一奇妙的景致了。據說鍾羽正曾在此設鐵索,供人攀援,今亦不存。
仙人洞:在觀音洞南,虬松倒掛,懸在峭壁中間,翠柏掩門,人莫能攀。相傳古代有懸空的木質棧道與觀音洞相通,寺內的一位有名望的長老圓寂前入洞坐化,走一步拆一步,從此路絕。如今,峭壁上空留一行排列整齊的座窩兒,似乎為上述傳說的佐證。水簾洞:在山陰,北向,口如大都門。洞深幽邃,已探到水平深度191米。水流出,冬夏不涸。洞外有池,池北為壁,水簾高掛,泠然有聲,下有石渦,奔流轉注,水散落,翩翩起舞。每當盛夏時節,來到水簾洞邊,看著那清澈的泉水從洞中源源湧出,下跌成瀑,瞻望著洞壁上趙明誠等名人的題刻,環視著周圍那起伏的山巒,確有一番情趣,迷人的仰天風光實不失為青州的旅遊勝地。
仰天槽:山上四圍繞嶺,中為平地,長四五里,狀如馬槽,中部的一道土梁將“槽”分為南北二槽,南槽有黑龍洞;北槽有二洞,名四門洞、白龍洞,為雨季仰天槽周山匯水泄洪之地,每逢大雨,山水從四面八方匯集而來,兩個洞口像個巨大的漏斗,轉眼之間把茫茫無際的洪水泄得乾乾淨淨!
黑龍洞:至今探臨者絡繹不絕,洞實為一構造山隙,洞口闊而深莫測。相傳有龍潛於洞中,能興雲雨,洞底之恆溫蒸氣上冒,一年四季,呈顯不同觀感。盛夏季節有冷氣上冒,人立洞口,頓覺寒氣砭骨,不敢久停;隆冬遠望,又可見靄靄白氣從洞口蒸騰而上,神秘莫測。今只探至洞深60多米,水平距離100餘米,向下洞口被水淹沒。宋朝時候曾經在這裡立過廟,宋哲宗趙煦還御賜一塊匾額,上書“靈澤”二字,堂堂皇皇地懸掛在廟門之上。以後又封為“豐濟侯”。
四門洞:洞深數百米,洞中有發育良好的石鐘乳、石筍和石幔,最高的石鐘乳達20米高,有水平鄰道和大廳數處,有支洞多處,溶洞之大為中國北方之最。
摩崖題:仰天山上,洞穴內,崖壁間,隨處可見的摩崖題刻,既生動地反映了歷史上的治亂興衰,又為研究中國的書法藝術提供了寶貴的資料。白雲洞口附近,有金章宗泰和元年(公元1201年)鐫刻的一則題刻,全文是:“少尹副都總管黃摑安遠捕盜至此”。黃摑,當時為山東省經歷、益都府少尹兼山東東路兵馬副總管。他留在仰天山上的三處題刻都提到“捕盜”一事。據《宋史•李全傳》和《金史•仆散安貞傳》可知,宋、金之際,益都的楊安兒率眾起義,金章宗遣完顏為山東行省,黃摑為經歷官,率三千裝備精良的“花帽軍”討伐楊安兒,仰天山上的題刻就是這段歷史的佐證。另外這裡還保留有宋朝著名將領范仲淹和著名的金石學家趙明誠的題刻。趙明誠等人在這裡留下了多處題刻和金代完顏贊“仰天勝絕,甲於東方”的題字,都堪稱珍貴的歷史文物。
:在仰天山下北道村山頂上,有九個石人,拱者、傴者、四顧者、負坐者、坐憩者,人稱八仙,第九個是個半身像,人稱李半仙。他學習不刻苦,不努力,怕吃苦,沒成仙。
九龍盤:仰天山盤山公路氣勢雄偉,蜿蜒盤鏇,堪稱一大景觀。全長3300米,寬6米有餘,蜿蜒迴環十二折。似群龍起舞,直上山巔,故以九龍盤命名。游者循山盤轉,無限風光盡收眼底。上聞林間之鳥語,下探古剎之清幽。東望群山疊翠,澗溪潺潺;西瞻山屏似畫,林海森森。摩雲崮昂首柱其南,獅子崮雄踞鎮其北。奇峰與怪石相伴,清泉與幽谷合鳴。更有春日之山花爛漫與深秋之萬頃紅楓,點綴山巒。置身此境,怎能不令人心曠神怡?龍盤之巔的聞濤閣,已成為仰天山登高賞景的最佳去處。
跟古剎、幽洞相伴而存在的是遠近聞名的
。秋霜初降,漫山遍野的喬灌木混交林頓呈異彩,深秋紅葉,燦若錦霞,一望無邊。過去,當地人把“九月九逛花山”,看作是一年中最為開心的趣事兒。屆時,人們雞鳴即起,串廟會,逛花山,日落方歸。近來,據專家們考查,在大約2400公頃的山坡上,雜生著各類花草樹木上萬種,各種鳥類近千種。雀檀等人們常用來製作盆景的觀賞植物,在這裡隨處可見;幾種過去被認為只有在南方才存在的稀有樹種,居然也在這裡露面了。人們不由慨嘆,能在偌大的面積上保持著這自然界的生態平衡,確實難能可貴,難怪國家林業局把這裡闢為國家級森林公園呢!仰天山有詩文、有美景、有宗教,幾番修葺,適人心懷。來聽故事、學藝術、探歷史、尋文化、訪美景,都會使您如痴如醉,留連忘返!
住宿
周圍住宿設施: 青州東陽大酒店、 青州頤壽山莊、 青州南山大酒店、 雲門春山莊。
美食
廣褒無垠的仰天山,物華天寶,人傑地靈。這裡是中草藥材的寶庫,常見的有何首烏、穿地龍、黃芪、冄參、麻黃等五十多種草藥;這裡是山果的世界,柿乾、核桃、杏仁、黑棗、板栗等乾果享譽海內外,蜜桃、山楂、梨子等水果也小有名氣。以天然植物為原料的加工業已形成規模,仰天山槐花蜜、山楂餅、煎餅、各種保健茶等系列產品深受廣大遊客的喜愛。
山東柿乾:仰天山一帶盛產小萼子柿,用小萼子柿加工成的柿餅,質地柔軟,霜嚴而厚,營養豐富,味美香甜。出口日本、韓國、台灣等國家和地區。都標以“山東柿乾”。
“益都紅”辣椒乾:青州生產辣椒乾已有悠久的歷史。“益都紅”辣椒甘色澤紫紅、油光鮮艷、果肉肥厚,辣味適中、香氣濃郁,遠銷美國、韓國、日本等國,在國際市場上享有盛譽。
青州敞口山楂:青州敞口山楂果實大、品質優、產量多,在歷次山楂評比中皆名列前茅。以青州山楂為原料的系列食品暢銷全國,而且已打入國際市場,深受消費者歡迎。
青州蜜桃:青州蜜桃以其成熟期晚、色澤濃艷、果肉豐滿、質脆清甜而聞名遐邇。歷代被列為貢品,實為桃中珍品。
民風民俗
仰天山節慶活動濰坊風箏節
濰坊是風箏的發祥地。早在20世紀30年代,濰坊就曾舉辦過風箏會。解放以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濰坊風箏又煥發了生機,多次應邀參加國內外風箏展覽和放飛表演。1984年4月1日,在美國友人大衛•切克列的熱心幫助和山東省旅遊局的大力支持下,首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拉開帷幕。1988年4月1日,第五屆濰坊國際風箏會召開主席團會議。會上,有美國西雅圖風箏協會主席大衛•巧克列提議,與會代表一致通過,確定濰坊市為“世界風箏都”。1989年第六屆濰坊國際風箏會期間,成立了由美國、日本、英國、義大利等16個國家和地區風箏組織參加的“國際風箏聯合會”,並決定把總部設在濰坊。從此,濰坊成為世界風箏文化交流的中心。
濰坊國際風箏會是中國最早冠以“國際”,並有眾多海外人士參與的大型地方節會。其創立的“風箏牽線、文體搭台、經貿唱戲”的模式,被全國各地廣為借鑑。國際風箏會的舉辦,讓世界了解了濰坊,也使濰坊更快地走向了世界,極大地促進了濰坊經濟和旅遊業的發展。為了探索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打好節會牌、唱好節會戲的新路子,從第16屆開始,嘗試市場化運作的辦會模式,使風箏會越辦越好,吸引了眾多遊客,風箏會期間還同時舉辦了魯台貿洽會、壽光菜博會、濰坊工業產品展銷會、昌樂珠寶展銷訂貨會、臨朐奇石展銷會等經貿活動。據不完全統計,風箏會期間,前來濰坊進行體育比賽、文藝演出、經貿洽談、觀光旅遊、對外交流、理論研討、新聞報導、文化交流等活動的國內外賓客近60萬人。
相關景點
庵上石坊
庵上石坊座落安丘市西南35公里的庵上鎮庵上村中。建於清代道光九年(1829年),是為庵上村馬若愚妻王氏所建的節孝坊,為極為卓絕的石雕的藝術建築。1992年,由山東省政府定為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石坊坐西朝東,通高約15米,寬9.35米,厚2.55米,整體由多塊巨大的石灰岩壘疊而成,接縫嚴密,渾然一體,宏偉壯觀。獨具匠心的藝人對不同物象分別採用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等多種藝術手法,刀法精巧,圖像秀麗。整個坊頂有12條垂脊,每條垂脊角的上、中、下部都刻有1隻昂首眺望的龍頭,共36隻。在次樓匾的下邊,還有4幅諧音吉祥祈福動植物圖像。在兩條中柱的東西兩面,均刻有1隻圓雕雄獅,勇猛剛勁,形態各異,高踞於底座的基石上。
總之,整個石坊內容雖多,繁而不亂,主次公明,安排得體。既是一座高大的古代建築,又是多種雕刻技法的有機組合,可謂工藝超群。“天下無二坊,除了兗州是庵上”,這句民諺是對庵上石坊的讚譽。
駝山
名為“駝嶺千尋”的駝山距青州城5公里,與雲門山東西相望,因山形似駝,故稱“駝山”。駝山除天然景觀外,主要以它為數眾多的石窟造像而聞名海內外。駝山主峰東西,懸崖聳空,著名的駝山石窟造像就在這裡,駝山共有大小石窟五處,有佛像638尊,大者高7米,小者不足10厘米,為山東最大的摩崖造像群。由於年代不同,所以佛像風格各異,具有很高的資料價值和極高的藝術價值。據專家鑑定,這些石窟像早的誕生於北朝後期的北周,晚的刻成於中唐,是中國古代造像中的珍品,充分體現了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和才能,是研究中國古代雕塑、繪畫藝術和佛教發展史的極為珍貴的實物資料。駝山石窟造像群是山東省最大的石窟造像群,也是中國最東部的石窟造像群,其保存的完整程度,是其它同時代造像群所無法比擬的。駝山不僅是中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研究歷史文化、佛教藝術、雕像藝術的重要資料,還是青州市以及全省的旅遊勝地。它是山東旅遊的代表作之一。每年都吸引了大量的中外遊客來參觀遊覽。駝山的旅遊交通配套齊全,從城區到山下柏油路貫通,1998年又新修2100米高標準柏油路將雲、駝兩山相連。為廣大遊客提供了交通便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