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腫頭病

羊腫頭病

腫頭病俗稱大頭病(bighead),是青年公羊的一種傳染性疾病。其特徵是頭部發生炎性水腫,發展迅速,病程短。通常發生在角斗的有角品種中。其發病率不高,但可能引起名貴公羊死亡,而造成一定的經濟損失。

病原

病原為諾維氏梭狀芽胞桿菌(clostridiumnovi)。該菌生活在土壤內、皮膚表面和綿羊的消化道,其芽胞普遍存在於羊欄、牧場和草場的土壤內,容易機械性地轉移到公羊頭部皮膚表面,當羊在角斗過程中引起角周圍皮膚或其他軟組織的裂傷或挫傷時,芽胞易乘機進入傷口。

症狀

患腫頭病的公羊體溫上升到40~41.5℃。患羊離群躺臥。頭、胸與頸部皮下和肌內組織水腫發展迅速,腫脹的皮膚滲出液體。腫脹的眼瞼關閉。鼻孔與鼻道部分關閉,可能引起有雜音的呼吸困難。患羊拒食,身體虛弱,在48~72h死亡。發病率通常為公羊群的2%~4%,但可能高達15%。大多數患羊死亡。

剖檢

在屍檢時,突出的變化是在頭頸的軟組織中。角周圍的皮膚可能有裂傷,面、胸和頸部的皮下與肌間隔通常含有大量清亮的水腫液。混合感染時,含有水腫液血紅蛋白與不透明的滲出物。胸腔與心包囊中和肺內可能有積液。心內膜下與心外膜下有點狀出血。病理組織切片上,水腫液明顯;在裂傷和接種部位的周圍可發現細菌和白細胞。

診斷

根據典型症狀與病變可初診為腫頭病。公羊面、胸、頸部迅速發展的水腫,成為有力的診斷指征,而腫脹組織和裂傷中的清亮水腫液可進一步支持診斷。從裂傷附近組織中可能分離到諾維氏梭狀芽胞桿菌與有關細菌,例如梭狀芽胞桿菌與產氣莢膜桿菌。

鑑別診斷需要考慮光致敏作用、黑腿病、惡性水腫與能分泌毒液的動物咬傷。光致敏作用造成的頭部腫脹,發生在所有性別和無色素皮膚的個體中。黑腿病發生在兩性於剪毛、預防接種、斷尾、去勢與分娩所致的創傷之後,有特徵性的肌內病變,液體常為血紅蛋白所著色。惡性水腫是創傷周圍的一種急性局灶性感染,含有氣體、血色液體與壞死組織,可能分離到氣腫疽梭狀芽胞桿菌和腐敗梭狀芽胞桿菌。動物毒性咬傷通常見於個別綿羊,公母兩性都可發生。

預防

套用諾維氏梭狀芽胞桿菌疫苗,可顯著降低此病的發生率。為了取得最好的預防效果,疫苗應在角斗季節開始前6周使用;在預期疾病爆發期間,將年輕公羊從懷疑被諾維氏梭狀芽胞桿菌污染的羊欄中趕出。

治療

對受感染的公羊必須及早治療。每天注射抗生素,並將病羊隔離到黑暗安靜的羊舍,供給優質飼料與充足的飲水。

相關疾病

傳染病

1.公羊腫頭病

通常發生於抵架或受傷以後,傷口局部含有黃色或血液滲出液,衰竭、突然死亡。

2.放線桿菌病及放線枝菌病

頭面部有多數腫塊,或者下頜或面部的骨頭腫大。

3.黑腿病惡性水腫及其他局部敗血性感染

均可產生炎性腫脹。

4.乾酪樣淋巴結炎

頜下或耳朵附近的淋巴結腫大。

5.口瘡

鼻鏡和面部有黃色到黑色結痂,主要感染羔羊。

寄生蟲病

1.蠅子侵襲症

蜂窩織炎被蠅蛆侵襲引起腫脹,其特徵是體溫升高、衰竭、羊毛被分泌物浸濕。

2.水腫性腫脹

發生於頜下,形成所謂“水葫蘆”,一般是由於嚴重的寄生蟲感染所引起,有時是因為營養不良引起的虛弱。

普通病

1.大頭病

頭部皮膚及黏膜黃染,頭部組織有水腫性腫脹,通常與光過敏的其他症狀並發。

2.光過敏

耳部及鼻鏡的皮膚發紅,接著發生水腫,有炎性滲出物,甚至組織脫離;羊只找尋陰涼處,在對酚噻嗪光過敏的情況下會發生角膜炎。

3.灌藥性損傷

由於用自動注射器或藥槍粗魯地灌藥所引起,特別是用硫酸銅、砷製劑或菸鹼的情況下,因為有黃色炎性滲出液而發生大面積的腫脹,可以看到口腔的創傷。

4.鴉啄症

鴉啄之後,可引起眼窩的敗血性感染。

5.腫瘤

可以發生於頭部或身體的任何部分,最常見於耳朵上。

6.草籽膿腫

為含有膿汁的腫脹,切開時可以看到排出物中含有草籽。

7.變態反應

由於植物、食物或昆蟲刺螫引起的斑塊狀腫脹或生麵團樣腫脹。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