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稱
羅馬教
內容
約產生於公元前9世紀的羅馬宗教,在公元前後,已經隨著羅馬民族的成長而發展,從無到有的神殿建築日漸宏偉,被征服民族的神祗也進入萬神殿中神靈偶像的行列,並引進了東方的秘傳宗教和占星術。建於公元2世紀的萬神殿,以其氣勢宏大與設計智巧而聞名於世,是現存最完整的古羅馬建築物之一。
最初的羅馬人並不知道為神抵造像、塑像,也沒有可以稱之為“寺廟”的宗教建築,但是經過了希臘化時期,羅馬的神像和神殿已有了相當的發展。至今人們仍然能夠在羅馬廣場這個在當年古羅馬最重要的廣場上看到宏偉的卡斯托和拉克斯神廟、維斯太神廟、羅幕路斯神廟等宏偉的宗教建築遺蹟。這些神廟的正面都有宏大敞闊的柱廊,可以用來觀察天象,具有希臘與羅馬文化渾然一體的風格。
羅馬宗教相信人與自然界皆可求助於神力的護佑,因而隨著羅馬國家的叼起和興盛,神靈偶像也多得不勝枚舉。在早期羅馬共和國與迦太基的第二次戰役中遭到慘敗之後,為擺脫迦迎太基之手,羅馬人曾根據“神渝”,把小亞細亞人崇拜的大母神賽比列引入羅馬宗教。此外,波斯神密特拉和埃及宗教主神俄西利斯、伊西斯也都成為羅馬人的崇拜對象。被征服民族的神祗,一般也都吸收到羅馬的萬神殿中。 然而對帝王崇拜是這一時期神靈崇拜的一大特點。伴隨共和制轉變為元首制,繼而又轉變為君主制,羅馬宗教出現神化君主的傾向。蘇拉當政時期,蘇拉被稱作神之驕子,王權崇拜已露端倪;至尤利烏斯•凱撒,羅馬首次為政治權威舉行“封神”儀式;屋大維則被封為“奧古斯都”(神聖者),死後進為神並建廟祭把,卡利古拉不僅將自己封為神,而且下令以自身頭像取代希臘神像之頭。
羅馬帝國歷代君主注重振興傳統宗教,特別是奧古斯都,他大興土木、廣為建設,僅羅馬一地就增建82座神廟,扶持阿爾瓦利斯社團並恢復各種傳統宗教節日和慶典。同時歷代君主又都注意在宗教問題上兼容井蓄,使各派宗教力量相互抗衡和制約。在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羅馬宗教也就隨之消亡。
在統治者熱衷於“帝王崇拜”的同時,在廣大民眾之中對古老民族神的敬拜逐漸為來自東方的神秘崇拜所取代。羅馬宗教是一種頗具現世色彩的宗教,崇拜與經濟生活,社會生活息息相關的神祗,及他們對現世的護佑。而來自東方各民族(如埃及、波斯等)的種種祟拜都充滿了神秘主義和彼岸世界賞罰的觀念。因此,民眾、城市貧民和奴隸等,都認為官方祟拜的對象之神對他們並無作用。他們崇拜埃及的伊西斯、阿努比斯、塞拉皮斯以及敘利亞和小亞細亞的神祗,並將其視為“拯救者”。東方神秘崇拜在羅馬雖是外來文化,但它們在異鄉信徒心中所引發的刺激和反應,卻遠遠超出了它們在其本土作為傳統文化組成部分所具有的能力,這可能是人類永遠追求新鮮事物的本能所致,也可能是羅馬當局利用傳統宗教實現其政治目的所致。無論如何,羅馬民眾對於東方神秘宗教的偶像(如對酒神狄俄尼京斯)的祟拜,在一個時期內曾達到如醉如痴如狂的程度,以至於羅馬當局下令取締。
羅馬宗教的教職人員——祭司.又是國家的公職人員。這一政教合一的結構,在羅馬帝國時期表現為:在國家教權中設立各級祭司官和一些祭司團,皇帝兼全國祭司之首。設有專門學院訓練祭司。由於宗教與政治的聯姻,使祭司司集團成為貴族制馭庶民的工具。
在4世紀基督教成為羅馬帝國的國教之後,羅馬宗教也隨之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