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社村,坐標(東經112°02'35",北緯23°15'26″),據《肇慶地名志》:明正統年間(西元1427-1464年)建村。羅社為壯語,“羅”指山谷,“社”指山地或角落,“羅社”即山村的意思(坊間傳言羅社村名來由另一說,羅即“環繞”,社指“土主”。)。村有何、陳、梁、龍的姓氏。是解放戰爭時期德慶縣革命老區村。亦是德慶縣鳳村鎮新紅村委會行政中心。
羅社村位於象牙山東邊,九龍盆地西側,986鄉道繞村而過。距離鳳村圩7公里。走沿江線到德城51公里,走內陸線到德城54公里。
羅社古榕,在羅社村東邊,樹幹十多人合抱不過來,惜不知其樹齡,可以肯定的是樹齡超過兩百歲,或許三百歲,甚至四,五百歲亦有可能。
羅社古榕是雙生樹,兩棵榕樹長在一起,較為罕見。所栽具體年代不詳,旁有福德祠,東邊不到兩百米處有北帝廟,南邊約百米處有龍母廟,據說是建祠時栽樹,歲月變遷,現兩廟具毀,不見蹤跡,福德祠亦於上世紀五十年代末倒塌,唯古榕依然茂盛,敘說著這百年歲月。古榕據說是黎姓人所栽。(按:福德祠所祭祀的是一方之土地,乃羅社黎姓人所立。羅社以前有黎姓人,比何、陳、梁、龍姓更早定居羅社,今羅社村中古井亦叫黎家井,解放前黎姓人僅剩一男,外遷,不知所蹤。黎氏族人未外遷時就居住在榕樹西邊不到百米處。)
古榕旁有古道,20世紀90年代新公路未開闢前一直是羅社對外交通必由之路。古道入村處曾有牌坊。清朝道光年間,象牙山賊寇經常襲擾附近村落,肇慶知府珠爾杭阿率領綠營兵圍剿賊寇,曾駐軍榕樹旁。鹹豐年間(公元1851年至1861年),受太平天國起義影響,農民起義軍先後攻陷肇慶府城,德慶州城。郭汝誠(以羅定知州的身份管肇慶府事務),德慶知州吳保楨奔悅城鄉九龍(即今鳳村鎮九龍,據說當時悅城鄉九龍民團強悍,後來吳保楨就是以九龍民團,聯合悅城,金林鄉兵恢復德慶州城),吳保楨將匝村作為臨時州治,期間象牙山天地會時常襲擾九龍諸村。郭汝城,吳保楨防止天地會突襲匝村,在垌坑坪,羅社設定前哨,羅社前哨就駐紮在榕樹旁。
1944年冬,一小隊日軍百多人,亦經由此處入侵羅社,所幸羅社村民及早遠避山中,得以倖免。
1948年,中國人民解放軍粵桂湘邊縱隊綏賀支隊二團為開闢九龍游擊區,曾在羅社宣傳中國共產黨的政策,得到羅社人們的踴躍支持,後來發動的攻打雙郭,匝村,象牙湖的戰鬥,都經取道榕樹旁。
1972年,新紅國小由羅社世綺書室搬遷到榕樹旁,從此直至2001年,羅社古榕一直為新紅學子遮陽擋雨,當時亦是羅社古榕最茂盛的時候,遮蔭面積一千多平方米,樹幹十個成年人也合抱不過來。南方民間風俗習慣,五行缺木者以樹為契,因榕樹茂盛,附近各村很多人認榕樹為契爺。
可惜新紅國小搬遷後數年間,榕樹狀態急轉之直下,受到白蟻之害,又因夏季颱風,在前幾年這棵雙生古榕的其中一棵枝丫竟全部被吹斷,現在只剩下一棵樹的一條枝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