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經歷
1920年7月28日,羅浪出生於風光秀麗的德化雷峰潘祠村蓋雲岐。他的故鄉地處“閩中屋脊”戴雲山主峰群之一、“三山聳秀”海拔1713米的小戴雲峰東南。羅浪的曾祖父、祖父皆為村塾教師。父羅信爾為愛國歸僑知識分子,早年畢業於德化縣立師範講習所,先後於福建南安、永春、德化與馬來亞柔佛、麻坡、文律、馬六甲、森美蘭等地任國小、中學教師,馬來亞拾錦吟社社長,新加坡《南洋商報》新聞記者、援英抗日後援會常委。羅浪幼年曾隨父南渡馬來亞,少年時期回國求學。他秉賦聰敏,活潑灑放,富於感情,嗜好音樂,喜愛文藝。曾先後就讀於德化縣明倫國小、德化縣立培風初級中學、省立永春中學(今永春一中)。1936年永春中學國中畢業,復南渡馬來亞隨父謀生。未幾又歸國,人上海暨南大學附中高中部。當年“七七事變”爆發,日寇鐵蹄踐踏祖國廣大地區,到處燒殺奸淫擄掠,抗日烽火席捲中華大地。其後,日本帝國主義者又大舉南侵東南亞,羅浪的母親鄭金鳳和兩個8歲以下的小妹,後來皆於馬來亞慘死在法西斯日軍的槍彈屠刀之下。面對國家民族存亡關頭,1938年秋,羅浪毅然奔赴延安,進入延安陝北公學。旋又入魯迅藝術學院音樂系,受業於冼星海、呂驥、向隅、李煥之等音樂名家門下,特別是音樂指揮受其教誨尤深。
1939年冬,羅浪畢業於華北聯合大學文藝學院音樂系。後任晉察冀一分區戰線劇社音樂教員和指揮。
1943年,羅浪任晉察冀抗敵劇社音樂隊隊長兼指揮。
1947年,羅浪奉命組建華北軍區軍樂隊,任隊長兼指揮。
1949年9月,羅浪率樂隊為全國人民政治協商會議演奏。還受命組建聯合軍樂團,任總指揮。
1949年10月1日,羅浪在中華人民共和國隆重的開國大典上,首次指揮《國歌》在天安門的演奏,為他的指揮歷程寫下濃重、精彩的一筆。他在長期的指揮實踐中,又設計出一種鮮艷醒目、揮動利索的指揮旗和完善了一套簡潔規範統一的指揮旗語。同年12月奉調南下,任上海軍管會文藝處音樂室主任兼上海交響樂團軍代表。
1951年7月,羅浪調回北京組建軍委千人軍樂團,任團長。之後,又先後任中國人民解放軍訓練總監部軍樂處處長,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一所軍樂學校校長,訓練總監部軍事電影處處長。
1959年,羅浪調任中國廣播樂團團長。
1961年調八一電影製片廠任軍教製片室主任,1975年任顧問。1979年離休。
中國文代會第一、二、三、四次會議部隊代表,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一、二、三、四屆理事。中國音樂家協會會員。
人物榮譽
曾獲三級獨立自由勳章、三級解放勳章。2002年榮獲中國音樂家協會第二屆中國音樂“金鐘獎”——中國音樂最高榮譽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