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汗錢

羅汗錢

羅漢錢實際上只是中國許許多多民俗錢的一種類型,現在我們還能看到許多在羅漢錢上雕刻了各種花紋和長命富貴、狀元及弟等等吉語的刻花錢 。進一步豐富和拓展了古錢幣中的民族文化。

基本信息

羅漢錢是清聖祖康熙年間所鑄制錢《康熙通寶》的異品。長期以來,一直被民間看作是吉祥幸福的信物,頗受珍愛。

這種羅漢錢,相傳是在康熙五十三年(公元1714年),為慶祝康熙皇帝六十壽辰,由戶部“寶泉”局所鑄造的“萬壽錢”。因曾放置在佛像羅漢的腹中,充佛髒多年,故後世稱之為“羅漢錢”。此外,還有一種傳說,就是康熙年間,平藏的清兵以西藏廟宇的金、銅羅漢,熔化以後鑄成錢,所以有“羅漢錢”之稱,錢中含少量的黃金。由於年代已遠,流傳不一,現已無法考證。

羅漢錢面文為楷書“康熙通寶”,直讀;背文為滿文“寶泉”二字,分列穿左、穿右。與一般《康熙通寶》不同之處在於:“熙”字少“口”左邊的一豎;而“通”字的“之”字僅為一點(俗稱一點“通”)。

羅漢錢有頭爐羅漢錢和普通羅漢錢之分。頭爐羅漢錢是首次開爐製作的,錢徑2.65厘米,重約4.9克,緣闊0.4厘米,製作精良,色澤光亮,今世已不可多得。普通羅漢錢的錢徑也為2.65厘米,但較頭爐羅漢錢略輕,緣較窄,緣闊只有0.3厘米。兩者一比較就可以區別開來。目前,人們所能見到的一般都是這種普通羅漢錢。

由於羅漢錢備受青睞,後世屢有仿製翻鑄。不過,翻鑄的羅漢錢的錢徑較小,大多在2.5厘米左右,且銅材較差,輕重不一,製作比較粗糙,細看不難識別。還有一種是將“寶泉”局的《康熙通寶》,挖去“熙”字中“口”部左邊的一豎,以充羅漢錢。但是,只要看看“熙”字下面的四點,只要發現左邊有一點偏出,就可以確定作偽無疑了。

傳說

“羅漢”一詞是佛教中”阿羅漢”的省稱。佛教中稱呼斷絕了一切嗜欲,不受生死輪迴的僧人為羅漢。羅漢個個神通廣大,長壽無疆,為眾人所敬仰。

民間有關“羅漢錢”的事,有不少傳說。有的說:十六世紀初,康熙皇帝派兵由青海、四川進藏平叛,在進軍途中因短缺軍餉,向佛寺黃銅就地鑄錢,喇嘛和尚懾於威力,只好把寺廟的銅佛獻出。為了湊數,連十八尊金羅漢也同時嫌繳,一爐熔化,因而鑄出的銅錢金光錚亮,民間據此稱為“羅漢錢”云云。

另有一說:大約在清道光年前後,杭州淨寺內的羅漢堂有羅漢像五百尊,每逢齋期供奉擁擠,善男信女有的把香金投入泥塑羅漢背身的方孔內。有一次一個虔誠信徒為了想在羅漢身上取得一些信物帶回家裡壓邪保全,他偶在羅漢背身方孔內摸到一些康熙通寶的小銅錢,認為神賜,視作珍寶。此訊傳出後,引起一般信徒爭向羅漢堂膜拜祈禱而在羅漢背身方孔內摸取寶錢,香火頓時盛旺。於是對摸出的小銅錢稱為“羅漢錢”。此說似乎較為確切。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