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概況
羅東鎮位於東經118°30′,北緯26°10′,東 接洪梅鎮,南鄰梅山鎮,西毗九都鎮,北與樂峰鎮交界,面積60.6平方公里,總人口5.6萬人,漢族,主要以黃氏、劉氏為主,還有侯、陳、趙、傅氏等,海外僑親及港、澳、台同胞5萬多人。全鎮轄振興、羅溪、蔡厝、山坂、埔心、霞山、荊坑、高塘、潭溪、維新、新明、羅東12個行政村。
班子成員
黨委書記:林良泉
鎮長:黃文金
歷史文化
羅東開發於晉代,唐時分羅溪、埔頭心二個鄉社。宋代分屬於德教鄉嘉禾里、趨仁里、崇仁里和懷清鄉豐年裡。元、明、清改置十七都、部分屬六都、七都、八都、十八都。民國時期分置樂峰鄉與羅溪鎮,解放後改屬第七區。1958年屬梅山火箭人民公社轄;1961年改屬梅山區管轄的三個小公社之一;1984年改為羅東人民公社,同年撤社建羅東鄉;1988年撤鄉建制為羅東鎮;1999年7月16日拆為羅東鎮和樂峰鎮。
氣候環境
羅東鎮系內陸盆地,境內山明水秀,土地肥沃,氣候溫和,四季常青,年平均溫度20.2℃,年平均降雨量1400mm,無霜期350天。林茂果盛,糧豐畜旺,素有“銀羅”美稱。古詩讚曰:“爐峰起伏對仙台,一濂溪水雁南回,斜日天際浮紅彩,滿眼綠疇染紅苔,最是吾鄉風光好,如今仿佛畫圖開”。境內山地面積6.14萬畝,林木蓄積量9.2萬立方米,森林復蓋率達61%。主要山峰有仙台山、大旗山、羊角寨、尖峰山和龍心山部份山域,其中尖鋒山最高,海拔為704m。
農產資源
羅東耕地面積1.27萬畝,旱地500畝,主要農作物水稻、小麥、甘薯、西瓜、蔬菜等一年三熟,還有龍眼、柑桔、芒果、紅龍果等名優特農副產品。埔心、山坂連片建立省級、國家級農業科技示範片和優良品種繁育基地。水力資源豐富,主要溪流是羅溪,發源於臥龍,經梅山芙蓉溪流入晉江東溪。沿溪有潭溪三、四級水力發電站,年發電量140—280萬千瓦時,溪流上虹架南溪橋、潭溪橋、霞山橋(東頭橋)、金埔橋、小壩橋(羅溪橋)等六座橋樑。水力資源除蘆溪水流利用沿引東頭壩、侯安壩,還有百萬方容量的冬青水庫、洋蔗水庫及小(二)、(三)型水利設施,灌溉、發電、養魚綜合利用,確保農作物旱澇保收。羅溪溫泉開發用於沐浴健身。
現代經濟
羅東鎮經濟發展較快,交通運輸四通八達。全鎮鋪設60多公里水泥路,其中梅樂公路羅東段和梅九公路羅東段二條主動脈,全長10多公里,貫穿南北。同時開發新雨亭工業項目區3500畝,入駐企業41家,全鎮企業153家(其中個體經營戶102家),主要支柱產業:針織、樹脂工藝品、石材工藝品,九十年代號稱“針織城”。龍頭企業:南安星星工藝品有限公司,年產值7000萬元,創稅超500萬元。通過ISO9000質量體系認證企業2家(裕源石材公司、達盛石材公司);獲省名牌產品稱號企業1家(裕源石材公司)。羅東鎮雪裡梅礦區石材專家命名國家統一編號“3508”,礦產資源以花崗岩為主,儲量180萬m3。產品行銷國內外。
文化教育
羅東文教衛生歷史悠久,發展速度較快,教學設備日趨完善。現有中學3所:南安二中(省三級達標),羅新中學、羅東中學(泉州市達標);國小13所(泉州市“十配套”驗收達標),全鎮中國小省“雙高普九”驗收達標;幼稚園1所。教職員工共500多人,學生9200多人。羅東中心衛生院,醫務人員20多人,醫療配套較為完備,醫療配套設施較齊全(有大型B超機、透視機、全自動心電圖機、全自動生化儀、麻醉機等)目前。除外、通訊、文化設施方面,全鎮安裝固定電話1.08萬門(平均每0.2人一門),有線電視復蓋12個村。
名人與古蹟
羅東風景幽雅,地靈人傑,有宋紹興年間建造的永濟寶塔,有唐朝戲神雷海青墓、高塘古窯址、黃氏家廟古建築群等均為市級文物保持單位;有坑口宮田都之帥廟和飛龍寺遊覽聖地,台灣年有上千香客前往朝拜,並樂善投資。知名人物有黃長進,埔頭人,明嘉靖年間組織明兵抗倭有功,被封為“北擊右軍都督”。現代有中國木偶大師黃奕缺等。
羅東鎮人口數據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 48652
男 23880
女 24772
家庭戶戶數 11931
家庭戶總人口(總) 45929
家庭戶男 22360
家庭戶女 23569
0-14歲(總) 14194
0-14歲男 7675
0-14歲女 6519
15-64歲(總) 30906
15-64歲男 14706
15-64歲女 16200
65歲及以上(總) 3552
65歲及以上男 1499
65歲及以上女 2053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4360
羅東鎮特色農產品
林木,水稻,小麥,甘薯,西瓜,蔬菜,龍眼,柑桔,芒果,紅龍果,芙蓉,冬青,飛龍
羅東鎮下轄村
羅東村 維新村 新明村 羅溪村
振興村 山坂村 蔡厝村 埔心村
荊坑村 高塘村 霞山村 潭溪村
鄉鎮建設
羅東鎮,1988年改鄉為鎮,鎮政府駐地羅東村。70年代末新建的三層樓房一座,面積2130平方米,為鎮政府大院。
住房建設:民國時期,住房建設多系土木結構,石木結構的“五間張”、“七架仔”和漢式大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新建住房質量都比以往好,有磚石木結構大厝,有鋼筋混凝土結構的樓房。1978年以後,新建房屋4千多座。80年代末,鎮區人均住房13平方米。
公用建築:50年代起,新建南安二中、爐邨中學等2所中學及擴建25所國小,新建羅東影劇院、羅東供銷社、羅東糧站、羅東農行營業所、羅東衛生院、羅東稅務所、羅東工商所、羅東郵電所、羅東僑聯、羅東鎮企業辦公樓,建築面積2.2萬平方米。
經濟建設:新建華溪等水電站6處,裝機2000千瓦,年發電量800萬度。擴建街道4條,店鋪400間。開闢鄉、村、林區公路170多公里,新建羅東樂峰農貿市場。建樂峰、潭溪、羅溪新雨亭三個工業區。引進外資創辦來料加工廠17家,三資企業2家,出現鞋革、針織、紙箱、電力、建材等百萬元產值的企業近6家。1988年全鎮工農業產值4002.5萬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