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Ross Sea region Marine Protected Area):是“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為了專門保護南極海洋生態系統而設立的保護區。1980年提出建立南大洋海洋保護區的構想。2011年提出了在羅斯海建立海洋保護區的提議。

2016年10月28日,由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盟的代表決定在南極羅斯海地區設立海洋保護區。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將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約157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將禁止捕魚35年,其中約112萬平方公里將被設為禁漁區。

基本信息

歷史沿革

南極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徽標 南極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徽標

1980年召開的關於南極和南大洋環境保護會議上,就有了建立南大洋海洋保護區的構想。1980年“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成立。

2002年“可持續發展全球峰會”提出到2012年建設有代表性的海洋保護區網路的倡議。為了積極回響,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承諾,到2012年建設一個南大洋有代表性的海洋保護區網路。

在羅斯海建立海洋保護區的提議最早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第30屆科學委員會會議上就提出了。會上,紐西蘭和美國分別提出建議並獲得審查通過。在第31屆會議上,仍先是由這兩個國家分別提議,後經會議討論和磋商,將兩個獨立的提案予以合併,形成紐西蘭——美國聯合提案。提案建議的海洋保護區面積達227萬平方公里,包括3個地帶:普遍保護區、特別研究區、產卵期保護區,其中普遍保護區面積最大,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由於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磋商,會議決定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以專門商討海洋保護區問題。

2009年11月在澳大利亞召開的第28屆南極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CCAMLR)大會上通過了一項措施,在公海上設立了第一個海洋保護區——南奧克尼群島南大陸架海洋保護區。2010年5月,南奧克尼海洋保護區正式建立。自此以後,委員會收到了多份建立海洋保護區的提案,海洋保護區在南極設立漸成趨勢。

2011年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第30屆科學委員會會議上,最早提出了在羅斯海建立海洋保護區的提議。會上,紐西蘭和美國分別提出建議並獲得審查通過。

2012年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第31屆會議上,仍先是由紐西蘭和美國兩個國家分別提議,後經會議討論和磋商,將兩個獨立的提案予以合併,形成紐西蘭——美國聯合提案。提案建議的海洋保護區面積達227萬平方公里,包括3個地帶:普遍保護區、特別研究區、產卵期保護區,其中普遍保護區面積最大,大約160萬平方公里。由於沒有充分的時間進行磋商,會議決定召開一次特別會議,以專門商討海洋保護區問題。

2013年7月16日,25個國家和歐盟代表團齊聚德國不萊梅港,專門針對海洋保護區問題進行了商討。在會議沒有形成任何協定的情況下,10月24日——11月1日,在澳大利亞霍巴特市召開的第32屆會議上再次對包括由紐西蘭—美國聯合建議的羅斯海保護區在內的兩個重要的基於科學的海洋保護區建議進行討論。根據各方意見,提案刪除了產卵期保護區。

2016年10月28日,歷經4年談判,由來自24個國家和地區以及歐盟的代表組成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在澳大利亞南部塔斯馬尼亞州首府霍巴特共同簽署一份協定,決定在南極羅斯海設立海洋保護區。一些人將之稱為“歷史性”的協定。羅斯海將設立一個一般性的保護“禁捕區”,禁止從該保護區內捕撈任何海洋生物或礦物。不過羅斯海保護區內將有幾個可對磷蝦和齒魚進行科研捕撈的特殊區域。

保護區域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是監管南極洲附近海域的國際機構,2016年10月,在塔斯馬尼亞舉行的年度會議上,該機構的成員國一致同意在羅斯海建立新的海洋保護區。該機構由24個成員國組成,其中包括美國和歐盟。

南極洲附近一大片幾乎未受人類破壞的海洋獲得了國際性保護,這片海洋面積多達155萬平方公里,是全球最大的多國參與保護的海洋保護區。

面積達155萬平方公里的羅斯海位於紐西蘭以南,深入南冰洋,有時被稱為“最後的海洋”,因為這片海洋幾乎未被人類觸碰。羅斯海的海水營養豐富,因此大量浮游生物和磷蝦在這裡繁衍生息,同時它們也為大量魚類、海豹、企鵝以及鯨魚提供了食物。

科學家認為,羅斯海的生物種類多達16000餘種,其中許多物種已經適應了寒冷的環境。2011年,《生物保護》上的一篇研究援引未受人類影響的阿德利企鵝和帝企鵝、食蟹海豹、逆戟鯨以及小鬚鯨等種群做證據,稱羅斯海是“地球上變化最小的海洋生態系統”。

羅斯海海洋保護區將是全球最大的海洋保護區,約157萬平方公里的遼闊海域,面積約為英國、德國和法國的總和,比中國東北三省面積大一倍。保護區中約112萬平方公里將被設為禁漁區。

羅斯海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海洋保護區

地理位置

南極總貯冰量約為2930萬立方公里,相當於全球淡水貯存量的75%。整個南極大陸都被一個巨大的冰蓋所覆蓋,冰蓋下方至今仍隱藏著眾多未知之謎。

羅斯海(Ross Sea)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極洲的大海灣,位於羅斯陸緣冰之北,維多利亞地與瑪麗伯德地之間(西經158°-東經170°)。羅斯海是由英國詹姆斯·克拉克·羅斯船長率領的皇家海軍探險隊於1841年1月5日發現並命名的,是南極地區最容易接近的邊緣海之一。羅斯海的西部有羅斯島和伊里布斯山,東部有羅斯福島。全年覆蓋有冰層,多冰山。

羅斯海是南大洋的一部分,包括從南極洲的羅斯冰架直到南緯60度的海域,幾乎在紐西蘭的正南方。在全世界其他地方掠食性魚類大量減少的今天,羅斯海是唯一一個生態環境還沒有受到人類大規模破壞,海洋生物鏈尚未斷裂的地方,因此被海洋生物學界稱之為我們“最後的海洋”。

歷史爭議

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採取“一致同意制”,即只要有國家對大會議案持否定態度,那么該議案就無法通過。在對羅斯海海洋保護區的3輪審議中,由於存在包括科學、法律方面的爭論,因而多年未獲得大會的批准。

各方立場

對於在羅斯海建立海洋保護區,從會議討論情況看,以美國為首的包括歐盟以及法國、澳大利亞、紐西蘭等國家和地區,以及包括世界自然基金會、南大洋聯盟等在內的國際環境保護組織都持積極的態度,基於羅斯海是目前世界上唯一一個生態環境還沒有受到人類大規模破壞、海洋生物鏈尚未斷裂的地方的認識,他們極力呼籲國際社會在南極建立世界最大的海洋生物保護區。

而以俄羅斯、烏克蘭為代表的一方則提出了反對的聲音。俄羅斯、烏克蘭等國家認為,建立一個封閉的海洋保護區沒有多大意義。《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已經將南極作為一個整體確定為保護區,在這種情況下,所有有關捕魚、研究和其他活動都是根據該公約由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每年制定和修訂的養護措施予以規範,並且已經採取了禁止(或限制)捕魚措施,所有成員國以及非成員國在公約適用區都可以自由地開展研究,只要他們將此類研究及其成果通知委員會。而且在實踐中某些區域已經得到了保護,例如俄羅斯認為,由於禁止捕魚,巴雷尼群島周圍區域已經得到保護。即使建立海洋保護區,也不應只是單純追求擴大海洋保護區的面積,它應當是一個包括科學、法律等多種因素的複雜過程,應當能夠考慮所有可獲得的信息。中國認為,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設立海洋保護區應當遵循《南極生物資源養護公約》的規定,並以充分的科學數據為依據,維護資源保護與合理利用的平衡,制定有針對性的、合理的管理措施和評估機制,以確保其有效性。目前所有成員國都擁有在公約適用區內依公約目標和原則捕魚的合法權利,保護區的設立應確保締約國依公約享有的合法權利不受影響。

利益角逐

對於羅斯海海洋保護區提案未能通過,包括德國、澳大利亞、英國等國的西方媒體一片譴責的聲音。除此之外,也有人在猜測俄羅斯等國反對立場的背後會隱藏著什麼。這種慣性思維恰恰反映出包括南極保護區設立在內的南極事務已經不僅僅只是單純的環境保護問題。由於南極的重要戰略價值,對南極的任何決議都不得不與地緣政治及國家利益牽連在一起。

紐西蘭始終堅持對距離其大陸2000多公里的羅斯屬地擁有主權,澳大利亞也聲稱在這一地區擁有自己的戰略利益。而沒有提出主張的國家也不斷加強在南極的存在,美國更是強調保留對南極提出主權要求的權利。

各國對南極的爭奪不僅表現在直接圈海占地,還表現在以搶占輿論或道義至高點的更具合法性、合理性的方式,通過建立特別保護區實施“軟控制”便是其中之一。

現在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還沒有在公海上建立海洋保護區的具體管理機制,但是根據南極特別保護區的實踐,哪個國家提出海洋保護區提案,一般就由這個國家進行實際的管理,由此就能實現對海洋保護區的一定程度的實際撐控。羅斯海幾乎位於紐西蘭的正南部,美國也是聲稱保留對南極提出主張的權利,基於此,美國、紐西蘭的羅斯海海洋保護區聯合提案也難脫以建立生物保護區為由排擠其他國家以達到地緣政治目的之嫌。

達成協定

幾十年來,多個環境組織和數個國家一直在推動羅斯海的保護。在過去的幾年裡,中俄兩國一直反對在南極建立海洋保護區,因為他們擔心這會對捕魚和海底採礦等經濟活動產生影響。500位知名的科學家聯名寫信敦促各國對羅斯海開展保護。中國2015年改變了態度,俄羅斯也於2016年10月更改了策略,表現出了Sala所謂的“全球環境領導力”。2016年初,俄羅斯宣布擴建北極的保護區。同時,俄羅斯總統普京曾宣布,俄羅斯將在2017年舉辦生態年,屆時將會舉行各種環境保護活動。

特有物種

羅斯海海洋保護區內罕有的生態系統還沒有受到人類活動大規模破壞,幾乎沒有遭到污染、過度捕撈和物種入侵,是罕有的海洋生物鏈保存完整的地方,因此羅斯海被稱之為“最後的海洋”(the Last Ocean)。目前在羅斯海地區保存了九大遷移類掠食性動物,其種類包括阿德利企鵝(占全球總數量的38%,約有300萬隻)、帝企鵝(全球總數量26%)、明克鯨(全球總數量6%)、羅斯海虎鯨(全球總數量50%)、食蟹海豹、豹海豹、威德爾海豹(全球總數量45%),同時也是世界上30%的南極海燕和大約6%的南極小鬚鯨的“家園”。

南極洲以及圍繞這片大陸的南冰洋是超過1萬種珍稀物種的棲息地,包括海豹和世上最巨型的烏賊——大王酸漿魷。眾多企鵝、鯨魚、海豹,以及獨特的南極犬牙魚、磷蝦等生物都在這裡生活。外界普遍認為,在這裡設立海洋保護區對研究海洋生態系統如何運作、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海洋等課題至關重要。

過度捕撈

自從1950年代捕魚工業化以來,大型掠食性魚類已經減少了90%,而掠食性魚類是海洋生物鏈當中至關重要的一環,缺少了它們,小型魚類數量劇增,珊瑚礁、海藻等將面臨災難,整個海洋生態系統失去平衡,威脅著人類重要的蛋白質攝取來源。

南大洋是世界上超過10000種獨特生物的家園,這裡的企鵝、鯨、海鳥數量世界第一,並獨特的南極犬牙魚和磷蝦。南大洋的磷蝦是世界上尚未開發的藏量最為豐富的生物資源,其蘊藏量一般估計為1.5-10億噸,年捕獲量可達1-1.5億噸。磷蝦不僅能為人類提供大量的食物,還是鬚鯨和藍鯨的主要食物。一個世紀前,南大洋鬚鯨總數約為100萬頭,1904年出現商業性捕撈後,南大洋鯨魚的數量減少了90%以上。

南極犬牙魚( Antarctic toothfish)和羅斯海虎鯨(Ross Sea Orca)是羅斯海極為珍稀的生物,它們都生活在寒冷的深水水域,體長可達2米以上。這兩種魚特別是南極犬牙魚由於漁業公司的濫捕導致數量急劇減少,從1996年到現今,不同國家的漁船來到羅斯海,每年從羅斯海捕獲的南極犬牙魚有3000噸。紐西蘭占據了南極犬牙魚市場的最大份額,每年進賬可達2000-3000萬美元。而犬牙魚是羅斯海食物鏈中重要的一環,缺少了它,小型魚類數量會劇增,珊瑚礁、海藻等將面臨災難,整個海洋生態系統也將失去平衡。

保護項目

保護該地區的生物結構和生態功能,通過保護棲息地,對當地的哺乳動物、鳥類、魚類和無脊椎動物進行必要的保護;

提供瀕危魚類種群的研究資料所在地,更好地研究氣候變化對魚類生態效應的影響,提供更好地研究南極海洋生物系統的機會;

提供更好地研究海洋生物資源的機會;

作為底棲和浮游海洋環境中的具有代表性的部分提供保護;

作為大規模的生態系統對其生產力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提供特殊保護;

保護食物鏈頂端的陸上掠食者或魚類頂端的掠食者;

保護海岸中具有特殊生態價值的部分;

保護對南極犬牙魚的棲息地提供特殊保護;

保護罕見的或脆弱的底棲生物的棲息地。

價值地位

對於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而言,羅斯海的存在同樣意義重大。羅斯海深處豐富的營養物質隨上升流進入淺海,然後經海水流動去往世界各地。海洋保護區是在區域內對所有海洋資源提供特殊保護的區域,海洋保護區的建立能夠對區域內的物種和生態環境的恢復起到積極的作用。

羅斯海是南太平洋深入南極洲的大海灣,被視作地球上僅存擁有完整海洋生態系統的區域之一。外界普遍認為,在這裡設立海洋保護區對研究海洋生態系統如何運作、氣候變化如何影響海洋等課題至關重要。對於全球海洋生態系統而言,羅斯海的存在同樣意義重大。羅斯海深處豐富的營養物質隨上升流進入淺海,然後經海水流動去往世界各地。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羅斯海地區海洋保護區

保護公約

根據《南極條約》建立的“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委員會”負責南冰洋的生態保護和資源可持續開發工作。1959年簽訂的《南極條約》旨在約束各國在南極洲這塊地球上唯一一塊沒有常住人口的大陸上的活動。中國2006年10月加入《南極海洋生物資源養護公約》,2007年8月2日申請成為委員會成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