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情梗概
《羅慕路斯大帝》設定時間為公元476年3月15日晨至16日晨,地點為羅慕路斯皇帝在坎帕尼亞的別墅。
歷史背景
《羅慕路斯大帝》選擇的歷史背景是歐洲奴隸制向封建制過渡的轉折時期。公元三世紀以後,以奴隸制為基礎的西羅馬帝國已過了它的全盛期而走向衰落,社會內部封建性的生產關係已開始萌芽。這時他面對北方處於原始公社末期的日耳曼人的迅速崛起和不斷入侵已不能抵禦,到了公元476年,羅慕路斯皇帝終於被鄂多亞克所廢,一度稱霸歐洲的西羅馬帝國隨之宣告滅亡。但鄂多亞克卻於493年被東哥特國王特奧德里希所殺。從作品看,作者所展示的歷史背景的大輪廓是真實的,他把日耳曼首領鄂多亞克塑造成正面形象也是正確的,因為日耳曼人對羅馬的入侵符合歷史發展的趨勢。但故事情節無疑是虛構的,所以作者加了個副標題:“非歷史的歷史劇”,並作過如下的說明:
“羅慕路斯·奧古斯都十六歲接位,十七歲下台,遷進坎帕尼亞的盧古魯斯別墅,年俸六千金幣,他把他最心愛的母雞叫做羅馬。這是史實。歷代稱他為奧古斯都,我則把他變成一個成人,把他的在朝時間延長二十年,並稱他為‘大帝’”。
作者的用意顯然不是想通過這個劇來再現歷史,而是借用歷史來闡述某種政治的、歷史的和哲學的觀點。為此,他讓主人公代表正義,穿上“傻瓜”的外衣,主持“審判世界的法庭”,揭露暴力統治的反人民本質,譴責“世界帝國”的強權政治,批判沙文主義和盲目的愛國主義等等。但是這個審判世界的法官最後卻不得不接受“世界法庭”對自己的審判。因為在作者看來,歷史的軌道是無法改變的,任何人在這方面的努力都必然得到悲劇的結局。因此鄂多亞克還在勝利之時,就預感到他的悲慘之日。這是作者強加給他的人物的宿命論哲學。